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0-04-12 02:52邹荣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邹荣荣

【摘 要】在新课改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性和逻辑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将抽象的事物转变为直观的内容,并且也能简化复杂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本文立足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操作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应的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培养小学数学操作能力其实就是为数学知识的习得而服务,它就是将复杂、抽象的数字概念和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进行诠释,不仅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者,需选择最佳培养时机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在协助学生操作能力养成的同时,还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1.选择最佳时机,协助操作能力的养成

(1)知识形成前操作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小学时期的学生智力尚未发展成熟,并且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教师要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象感知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授课前,应展开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讲解本课内容前,先拿出橡皮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认知制作出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制作情况帮助学生修整,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在学习《三角形认识》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们发放几个木条,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和理解制作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将制作的形状进行拉动摆放,从而加深对三角形认识的印象。因此,教师通过展开实践操作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知识形成中操作能力的培养

知识形成中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感念通过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和疑惑。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1米=100厘米”,但当教师提出“75厘米比1米短多少?”时,学生会对此类问题产生疑惑,因为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成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可通过卷尺测量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拿出卷尺先量出1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量出75厘米的长度,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很快知道75厘米比100厘米短了25厘米。

又如,在讲解“9+5=14”这道题时,教师先拿出9根铅笔,再从另外一个地方拿出1根,凑在一起一共是10根,这样学生会很清楚看到一共加在一起的铅笔是14根。此时教师在用直观的算式表达出来,并将5分解为1和4,所以凑十法进位加法的思路就是:运用凑十法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10以内加法的题目,从而将复杂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也就是9+5,是将5分为1和4,9+5可分解为9+1=10,然后10+4=14。通过以上操作学生很快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明白了凑十法的计算规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理解的印象,而且还有效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3)知识形成后操作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学生要想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需将每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再三巩固,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加以运用,而且还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一课时,教师可开展一个“打靶比赛”,将所有学生按4人一组进行分组,并推选1位学生参加比赛,剩下的3位学生则为裁判。比赛开始后,每组运动员进行打靶比赛,裁判员进行登记,打靶比赛结束后由每组裁判员算出最终成绩,并评选优秀打靶手和裁判员。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游戏,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而且学生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也随之提升。

2.选择最佳方法,助力操作能力的提高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和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操作能力主要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简单且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例如,在学习“10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可按照以下问题进行创设: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手中发放足够量的木根,教师:25-8=?这个公式应该怎样用小木棍表示出整个计算的过程?以同桌分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和摆放并得出下面的结果:第一种方法:拿两捆木棍,一捆10个,打开其中一捆拿出3个,形成一个一捆25根的木棍,然后从中抽出8根,剩余的数量为答案;第二种方法:还是一捆10根,拿出两捆半,先从一捆的10根中拿出8根,再将剩余的与另一个一捆半相加,得出最终结果。第三种方法:准备两捆半,先抽取5根,再从其中一捆中抽3根,剩余的数量为最终答案。教师逐一让小组代表进行表述,思考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快捷。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保证了其更好发展,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也能有所提升。

(2)指导学生课堂操作方法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堂操作方法对小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阶段是一个思维活跃、兴趣点多的时期,此时教师可发挥这一优势,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呈现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教学工具引导小学生们自主探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化》之《旋转》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学生课堂操作的方法。首先准备钟表,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秒针旋转时不同的变化,并提出以下问题:秒针从“12”走到“5”都经过了哪些数字?秒针旋转半圈指向哪个数字?随后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和方格纸,让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尺开始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和三个边在旋转后在方格纸的具体位置?三角形中心点有什么样的变化?最后,教师将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知识点的巩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

3.結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中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意识,并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课堂操作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和发展创新思维,从而保障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

[2]杨成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探讨[J].考试周刊,2021(10):85-86.

[3]董宁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荷叶塘小学)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