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13 01:34汤世明杨树旺朱长才
医学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组间家庭

汤世明 王 锋 杨树旺 朱 可 朱长才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武汉,430060;2 武汉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430065;3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武汉,430079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无法完全治愈,在经临床治疗进入缓解期后需回归家庭由照护者进行长期照护。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和照护者对疾病的有限认知,导致照护者生理及心理长期处于应激水平,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严重影响照护者的生活质量[1-3]。本研究调查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湖北省部分地区(罗田县、英山县、京山市)抽取209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由调查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并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检查,确认无遗漏后收回。发放患者及其家庭照护者问卷各209份,回收有效问卷各201份,有效回收率96.17%。

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10 版(ICD-10)中严重精神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②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③病程1年及以上;④处于疾病稳定期;⑤本人知情同意。家庭照护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内容;②无精神障碍史或严重躯体疾病;③与患者共同生活3个月以上,是患者的主要照护者;④本人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患者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服药情况等。家庭照护者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情况、与患者的关系、家庭人均年收入等。

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调查。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4],分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总得分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高。经信度效度检验,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3,KMO 值为0.91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现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201名(男性105人,女性96人),平均年龄在(37.03±10.57)周岁。家庭照护者201名(男性102人,女性99人),平均年龄在(55.29±8.83)周岁。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SF-36总得分为(54.45±14.65)分,将其各维度得分与我国6省市整体人群常模进行比较[5],结果发现,照护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家庭照护者SF-36各维度得分及与常模比较

2.2 不同患者基本情况对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不同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社会功能组别的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存在组间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患者基本情况对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n=201)

2.3 不同家庭照护者基本情况对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

不同家庭照护者的基本情况对其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患者的不同关系以及不同工作状态的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存在组间差异(P<0.05)。见表3。

表3 家庭照护者基本情况对生活质量得分影响的单因素分析(n=201)

2.4 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不同组间分析结果,以生活质量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将变量进行赋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照护者的年龄、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及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01)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家庭照护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较低[6-7]。这可能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长、易迁延、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所导致的,给其家庭照护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家庭照护者在照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身体机能长期处于紧张水平,健康状态极易受损,最终导致生活质量水平下降[8]。

3.2 家庭照护者的年龄、与患者的关系影响其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有随照护者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照护者身体各项机能日益衰退,难以兼顾日常生活和患者的照护问题。结果显示,家庭照护者作为患者父母时,其生活质量得分最低,夫妻组次之。可能是因为社会角色不同,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等对患者的期望和对患者行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研究者认为,绝大多数父母把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家庭未来的希望,一旦子女患病,父母的精神就会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9]。越保国等人在对家庭照护者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时也发现,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比其他家庭成员要差[10]。这可能是因为在一方患病后,家庭里需要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都落在另一方身上,加之夫妻双方的感情影响,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与正常人相比就会更加脆弱,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3.3 提高家庭照护者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年收入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随着家庭照护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分也逐步升高。有研究者认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照护者日常生活压力较大,随着家庭照护者的教育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正常家庭有相近的趋势[11-13],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照护者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有较为正确的认知,从而增加自身照护技能、及时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最终改善生活质量。

有研究者定性评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给其家庭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压力在于经济方面[14-15]。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其家庭照护者因长期陪护会影响自身的工作及收入,且所有家庭开销均由家属承担。在农村地区,80%的患者没有经济来源,这给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随着年收入的增多,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也在增高,可见提高患者家庭收入可有效改善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治疗家庭康复这一模式的趋势化,大多数患者开始居家治疗,家庭照护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精神疾病管理起步较晚,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照护者现状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社会-医院-社区”这一诊疗机制在国内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仍在探索。只有在充分利用好家庭、社区资源的基础上,由政府提供政策鼓励,社会给予支持,医院提供专业治疗,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照护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组间家庭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家庭“煮”夫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恋练有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