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及应对

2020-04-14 04:57程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文本

程鸣

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历来被全社会寄予高度的期望。作为高考重头科目的语文命题更是牵引着国人的目光。

一、时代背景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此整体推进高中教育改革、高考制度和高考命题改革。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意味着延续四十年的考试大纲将要取消。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这三个文件的公布,开创了高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及高考语文命题的新纪元。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去组织高中语文日常教学,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和学习进行评价,这必将是现在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高中语文教学考的大趋势。

二、考情回眸

1.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大多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观点明确、资料翔实、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既有明代青花瓷、诸子学、七律诗学、传统表演艺术等文化特征浓郁的内容,也有紧扣时代特征的国际气候治理、城镇化、城市社会、大数据等非常时尚的热点问题研究。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注重“立德树人”,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精神的传播,凸显其文化价值、人文内涵的教化作用,以社会背景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与时代中来。考查的能力相对稳定,信息的理解、筛选、整合,具体论证和写作思路的分析以及根据原文进行推断或者具体运用,有效落实了高考命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2.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以新闻与报告为主的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的。选用的材料,具有弘扬正能量、反映当下社会生活以及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等特点。

从考查的文本材料特点看,选材既注意体现文本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又注重文本的时代特色;选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元,涉及领域众多,涉及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政治、卫生、新闻、传播传媒、历史、艺术等等内容,不仅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而且也凸显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等教化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需要考生能够读懂各种图表,不仅要读图,还要能够正确快速地分析数据,整体趋势掌握,以及对图表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或者现象特征进行分析。考生能够透过图表看到实质性问题及原因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体裁的选择上以散文和小说这两种体裁为主,尚未出现其他体裁的文本阅读。其中除2017年全国Ⅱ、Ⅲ卷文本为散文文本阅读外,绝大多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其体裁均为小说文本阅读。

对散文文本阅读的考查集中体现在语言方面,尤其是对词句含意的理解,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今后有可能会设置简答题考查。

小说文本阅读,其题材非常丰富,内容上有与时代思潮、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有革命烈士事迹、改革初期农村事件、少数民族生活、神话故事新编、边疆科考、科幻等等内容,大多数文本的主题都较为宏大,主旨深刻隽永,形象鲜明典型。

4.古代诗文阅读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比较稳定,一般出自“二十四史”,历史跨度较大,从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到元代脱脱等编著的《宋史》。其中,2019年全国3套试卷都选取了《史记》中的文本。

文言文选编材料紧密联系了社会现象和风气,对广大考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无论是选自《史记》《汉书》,还是选自《后汉书》《晋书》的文本材料都是记传体材料,节选的主要是正面的、具有优秀品质的循吏、良吏的典型事迹来突出他们的某种优秀品质的文本材料。高考文言文文本阅读的命题鲜明地落实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5.古代诗歌阅读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文本注重选取厚植家国情怀的诗词文本,注重诗词文本的志向激励、情操陶冶、思维提升和审美导向效用。体裁以七言律诗为主,也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还有五言律诗。

所选诗歌文本题材丰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文本选材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外,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

6.名篇名句默写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名篇名句默写大多考查诗词名句,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带有非常明显的志向激励、情操陶冶、思维提升和审美导向的功能。

名篇名句默写命题形式采用情境提示型的填空默写的方式,注重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而非机械识记能力。考查范围比较稳定,都源自于初、高中必背的64篇古诗文,重点突出,题型稳定,一般三句五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

7.语言文字运用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沿用了以往的固定的模式:三道基本能力的选择题和两道形式不同的主观题。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试题集中体现了高考语文试题“变化”这一特点,题型丰富,形式多样。不过,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考查的内在指向都是非常明显的,即考查考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下完成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任务。

2017年3道选择题采用分散材料的形式命题,而自2018年开始,到2019年,全国三套卷虽然都继续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三个常規考点,但是题型上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而采用“三题合一”的“语段组合”式新题型,设置的情境更加具体化、更集中,更凸显了语文生活化、情景化、实用化的学科特色。突出情境设计,不拘一格,这或许是今后高考语文命题的方向和趋势。

8.写作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选择的文本材料直面现实,聚焦热点,与当今重要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事件周年(比如“高考恢复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社会热词(“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社会热点思潮(“尊师重道”“热爱劳动”等)紧密相关。同时,也有经典的思维启发材料,比如“二战时期对飞机的保护”等,还有多则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切同时充满思辨色彩的名言型材料。这类高考作文题提醒广大考生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联系历史,体现历史思维。

2017-2019年的高考作文已经不再要求考生写作纯粹的议论说理类文章,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完成明确的写作任务。这样的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此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一方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一方面对考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文体指令要求,增加了诸如书信、演讲稿、慰问信、读后感等带有明显交际功能的文体要求。

三、命题预测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颁布之后,2020年及今后高考语文命题都将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那么高考语文命题将会有什么变化,发展趋势如何?

笔者预测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1.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厚植家国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统领下,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准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改革精神、深厚的家国情怀及科学素养等等内容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之中。

2.落实评价体系精神,深化命题改革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一核”“四层”“四翼”精神,突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理念。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勇于创新,学以致用。

3.强化五育并举引导,促进全面发展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将会突出体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课堂知识传授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将可能会减少,而如何做人、如何盘活所学知识的比重或将增加。试题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将会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劳动审美、健康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4.拓宽语文命题视域,创新试题形式

笔者预测,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必将渗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理念和精神,必将拓宽命题视域,“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高考语文试题必将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必将更加重视具体情境与典型任务的设计,鼓励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必将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必将全面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措置、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立异、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

四、应对策略

进入高考复习冲刺阶段,我们应如何做好高考复习阶段语文学科的备考工作呢?下面结合我们以往指导学生备考的实践体会,提几点建议。

1.端正心态,纠正观念

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纠正错误做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冲刺阶段有效的复习工作。

冲刺阶段的复习,端正心态和基础性工作准备充分后,做题还是必需的,但并非“刷题”。首先,要精心选“题”。我们老师要指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选做教研部门精心命制的一些大型联考语文套题或专题。其次,要琢磨做“题”方法。考前冲刺阶段,一定要学会用“脑”做题。在做题中思考,在做题后总结,在总结后运用。

2.知彼知己,成竹在胸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战如此,高考复习亦然。高考语文复习,如果考生能够做到“知彼知己”,那么,应对高考必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所谓“知彼”,就是考生对高考的考试范围、高考考点、命题规律、命题趋势以及各类题目的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答题术语都非常熟悉,对高考必考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了然于胸,烂熟于心。

所谓“知己”,就是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复习备考情况,懂得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哪,短板和劣势在哪,哪些知识点已经成竹在胸,哪些知识点还需再加强化,哪些知识点至今还不甚明了。只有做到“知己”,才能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有的放矢,将复习效率最大化。

3.有的放矢,补缺补差

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补缺补差,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比如说一只水桶,我们将最短的那块木板拉长,水桶的容量自然增大。所谓的薄弱环节,如果考前复习好了,自然也就成为了增分点。当然,这需要考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复习情况有清醒的认识,懂得自己的软肋在哪里,自己短板在哪里。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必须“知己”。

高考语文的有些考点,在短期内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论述文、实用文、文学文本阅读、应用文格式和语言简明得体、作文,等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善于思考,认真记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选择性地针对自己的某个短板进行突破和强化训练,还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的。

[作者通联:安徽歙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