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2020-04-14 04:57潘祥兵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矛盾审题事物

潘祥兵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题目类型也以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为主,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具有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要求不严,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审题和立意却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考备考当中,要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锻炼其审题立意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力求使学生做到审题更加准确,立意更加深刻,材料更加新颖。

一、深刻认识辩证统一规律

辩证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想科学地看待一件事物,就要坚持运用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消极的一面和积极一面的结合体,在一定特殊条件下它们互为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相互消解,完成发展。只有在思想上对这一规律有了充分认识,才能够将其运用到作文当中,如:

面对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矛盾,我们不能畏惧退缩,也不能搪塞推脱,我们应该抱之以乐观与自信;面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种种矛盾,请不要狂暴急躁,也不要感情用事,而是以理智与坦然对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矛盾,请不要只顾自己,偏执自私,而应用心面对,以感恩与热情面对。面对屈从厄运与不屈斗争之间的矛盾,我选择“不屈斗争”;面对个人安危与社会责任的矛盾,我选择“社会责任”。面对与亲人的矛盾,我拒绝愤怒,选择交流与沟通;面对与朋友的矛盾,我拒绝责备,选择信任与宽容;面对与社会的矛盾,我拒绝特立独行,选择与世界和解。

二、追根溯源,探明前因

面对一件事物,如果我们仅仅知道它的特征状况,那就是停留在最基础阶段的观察。要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有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知道有果必有因,我们应该追根溯源,探其本源,佛家讲究因果报应,缘始故致。去探明那个“缘”、那个“故”。也只有对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探得越明,我们对事理的逻辑链才能理得越清楚,对解决的方案才能定得越准。如: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对于某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无论是谁对谁错,老人都会很容易地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这句话看似有道理,但是究其根本,是因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知识的获取途径很有限,而“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些都是人生经验的体现,在特殊背景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代表知识文化。但时代已经不同了,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海量信息的时代,“经验”已经不能很好地代表知识了。没有人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就不如传统文化。文化应当继承、发扬然后反哺,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三、开放视野,预见未来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是视野的低级层次;眼睛所不能看到的地方,才是视野的高阶层次。下棋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走一步只看到一步的话,很可能会因为贪图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导致全盘皆输,只有做到走一步,看到许多步以后的博弈者才能算得上高手。”面对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我们只有做到“察人之所未见”,才有可能“发人之所未发”。对发展中的事物有越強的预见性,我们也就能够收获更多思辨给人的启发性。如: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及时洞察了世界发生的变化,倾尽一生心血,完成了时代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也在不断鼓舞着世人,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熊十力说过“凡一国之历史,对其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与不知不觉之间,隐超大柄”。创新精神,是一把钥匙,是打开社会进步的钥匙;它也是一缕清泉,浇灌国家发展这片土地的清泉;它更是一个火把,照亮美好前程的火把。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察觉并且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辩证思维是高中作文备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培养辩证思维的过程当中要重点关注个别和一般、特殊与普遍、正面和反面等常见辩证关系的有机结合。要教会学生学会动中取静,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选择并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总的来说,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要与培养创新思维并举,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矛盾审题事物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