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高考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2020-04-14 04:57刘玲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诸君蔡元培演讲稿

刘玲玲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很多老师在讲授课文时,急功近利,往往重点讲授文言文和古诗,很自然地选择忽略第四单元的演讲辞这种文体形式。但是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Ⅰ、Ⅱ卷的作文题目都要求写演讲稿,这一导向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演讲稿在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这一课,对演讲稿的写作技巧进行一些探索。

一、高考演讲稿的思想性——立德树人

不论是2018年全国课标Ⅰ卷作文题目要求:“……‘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还是2019年全国课标Ⅰ卷作文题目要求:“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课标Ⅱ卷中作文题目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课标Ⅲ卷中的漫画材料“倡导尊师重教”的主题,他们的受众都是青年人,都引导青年人重塑自我,加强品格修养。《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北大学子”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这篇演讲词的受众是北大的学子,这跟即将参加高考,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年龄差距不大,同样适用。三个分论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要求青年学生树立目标,重塑自我,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尊师重教,肩负起使命感和责任感等,这些对于当今求学的青年人同样适用。这一点与高考命题宗旨“立德树人”相契合,学生们平时练习写作演讲稿要从类似主题:品格修养,时代主旋律,青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以尝试。而对于《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这一课,更要引导学生们细读、精读。

二、高考演讲稿的逻辑性

高考演讲稿的文体主要有记叙式和议论式,很多教师平时都会鼓励学生在考场中写作议论文,很多学生也擅长写作议论文,因而,学生大多会选择议论式。演说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议论文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以理服人。所以,我们不妨从议论文论证的逻辑视角来看待这篇演讲稿。

首先,从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这一课,总体上采取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三个分论点之间看似是平行不交叉的并列关系,实则暗含内在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只有先“抱定宗旨”树立正确的目标,你的行动才会正确,才能“砥砺德行”。一个优秀的青年人,要他“敬爱师友”,自然也不难了。再则,只有严于律己,方能宽以待人。所以,它的说理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一步步展开的。

其次,从语段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说,以第二段为例。第二段主要围绕“为什么要抱定宗旨”运用因果论证法,由果探因,展开论证。“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先对大学的性质进行概念界定。有了这个大前提,作者就可以进行假言推理,如果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来求学的话,大可以去商业专科学校或者法律专科学校。最后,得出结论,抱定宗旨是为求学而来。如果违背宗旨,从反面加以论证,得出两种后果,误己和误人。同时,这一段也充满了严密的思辨性。作者不仅要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还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作为北大学子,面对外人指责诽谤北大的腐败现象,如果自身不腐败,对自己是没有损失的;如果想升官发财的话,可以改投其他学校。既批判了动机不纯的求学者,又不忘鼓励专心致志的求学者。不仅是第二段,第三、四段中均运用到了因果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辩证地看待问题,围绕分论点进行严密地论证,在此不一一赘述。此外,在论证中还辅以类比论证法,比如自述在德国购物蒙受店主款待的交际之事,类比大学生之间的交际,佐证“敬爱师友”这一分论点。

再则,从逻辑衔接词语来看,通篇演讲稿论证思维的推进,都得靠这些关联词。如:“……而……”“以……,故……”“盖……也”“因……则……惟……盖……”“……然……”“果……则……”“岂非……,且……”“苟……且……更……”等等。所以,我们在写作演讲稿时也要善于使用关联词。

三、高考演讲稿的交际性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看到题目要求写演讲稿,但都只是把它当成日常的习作议论文来行文。殊不知,演讲稿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现场感,在于它的交际互动性。所以,很多同学的演讲稿都缺少演讲的味道。究其本源,同学们大都缺乏听众意识,喜欢孤芳自赏,大唱独角戏。那么,应该如何在文章中体现现场的互动感呢?

首先,演讲稿的开场白举足轻重,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五年前……贡献于同校”蔡元培先介绍自己,诉说自己与北大的缘分,叙旧,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士别三日,……长足之进步矣”,夸奖学生,先获得学生们的好感,学生们才会有继续往下听的欲望,进而,才能接受你的观点。

其次,演讲稿要关注听众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蔡元培选择的主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北大学子”,但是却把“做学问”与“做官”“经商”相对比,“做官”与“经商”都是彼时学生们中广为流传的思想,经过利弊分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观点也易于为学生接受。另外,彼时的北大也确实存在这种不良思潮,此话题可谓一针见血,对症下药,目的性很强,针对性也很强。

再次,在演讲过程中,要适时地提醒听众,唤起与听众的交流。《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中一共出现了19处“诸君”,每一段落都有。蔡元培非常尊重学生,关注现场学生的反映。演讲稿中,“诸君”的出现,往往在涉及学生们的现状,肩上的责任,学生们的将来以及对于学生们的建议、希望等等都会用“诸君”来称谓。诚然,蔡元培身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期,演讲稿的语言文白交杂,这是由它的时代特殊性所决定的。在当时,老师也可直呼学生为“同学”,但是蔡元培却用“诸君”来称呼学生,说明在蔡元培的心中,学生与他是平等的。“诸君”二字既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又饱含了一个师长的殷切期望。作为读者,每每读到“诸君”二字便会为之动容,更何况是现场的学生听众闻之呢?

《就任北大校長之演说》这篇演讲稿没有引用一个典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煽情的言语,有的只是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论证,字字铿锵,直抵学生心底。虽然,文中大多是文言词句,但时至今日,读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在笔者看来,这些谆谆教诲的背后是一个师长的举首戴目,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在场听众定当醍醐灌顶,感慨反思良久。所以,要教会学生写好高考演讲稿,有必要让学生深入精读《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作者通联:福建莆田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诸君蔡元培演讲稿
悼童老
阳光住进我心里
晤橘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祖国在我心中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