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4-14 04:57刘崎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高中语文传统

刘崎岷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师不能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观念陈旧,传统文化不能有效的渗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渐渐的散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笔者认为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深入贯彻教材内容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目的地促使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一些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将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与综合教学要求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在新式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的教育主旨应该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时代人才”,但过度僵硬的教学手段则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业成绩,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教育部创造性地加入了诗词、古文等传统文化知识,與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新式教育手段在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作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载体中挖掘教学智慧,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课本教材内容是他们获取教学内容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课本资源,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当中的一些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挖掘,积极地查询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课堂教学主体内容有效地制定教学方案。要使得制定的教学方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同时,对涉及到的传统文化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资源,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设备有效导入教学课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的声形并茂的教学特点,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片段,然后在音乐背景下,让学生集体进行阅读,品味和鉴赏课本当中优美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教师可引入一些被人熟知、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作为教学材料,在帮助学生领悟文化美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意识,使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吸收成长经验。以《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引到学生从字到词逐步欣赏,领悟作者的广阔胸怀与人生短暂的哲学道理,充分体验宇宙之宽广、天地之渺远、个体之些微,将文化感知转化为精神体验,帮助学生在情感文化中获得新的精神养料。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吸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深入学生具体的生活过程当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所需,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方式,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计划和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自主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在一定的任务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有效地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运用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例如在学习《求学之道》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如: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等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又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来。在学生自学完毕后,教师再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作者情感、文章中心思想、文章所展现的社会背景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建立完备的语文表达体系,教师应建立“承前启后”的教育模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可用的内容,将其应用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去,使得学生真正地认知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效地促使学生深入贯彻学习课本教学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敏而好学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课内课外经典诵读

学生传统文化内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朗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课本内容中蕴含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是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经典诵读的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早晚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以此来有效地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

在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一类的书籍,制定学习计划,有目的地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对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学习到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看一些经典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这种综艺节目不仅能有效地博取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深刻认知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地学习一些新颖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体系,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高中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通过从深入贯彻课本教材内容、营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加强课内课外经典诵读这三个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相应的实施策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有效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泰兴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高中语文传统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