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楼梯的女人》作品的格哈德·里希特作品研究

2020-04-14 18:51周勇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

周勇吉

摘  要:藝术创作是许多人欣然向往的领域,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正受到欧美新潮美术启发的德国,绘画成为热门项目。而格哈德·里希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一幅名为《下楼梯的女人》的作品就体现出其独特的绘画理解,而本文就基于格哈德·里希特对此幅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相关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格哈德·里希特,绘画风格,作品赏析,

格哈德·里希特和马赛尔·杜尚都是著名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但是画家的风格和喜好都均有所不同,所以对于相似作品名的画作,两个人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手法。下文主要对格哈德·里希特这幅带有些许致敬意味的《下楼梯的女人》进行分析。

1格哈德·里希特绘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简析

首先,法国画家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女人》是诞生于1912年的抽象油画作品,其机械式的表现方法与当时的工业革命背景相互交映,并利用静止的机械图示表现了一步步走下楼梯的女人。而反观格哈德·里希特在其后的1966年创作的同名作品,则是以真实女人的照片为基础,利用绘画模拟摄影的方式,将一位楼梯间的裸体女人进行了“失焦和虚化”,这是他“照片式绘画”的特有手法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杜尚前辈的突破创新精神的致敬。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变革,在艺术绘画领域,与敢于挑战传统艺术而成为先锋者的杜尚类似,格哈德·里希特在经过潜心学习后,逐渐有了对艺术创作独特的理解,并催生了其极具代表性的照片模拟绘画。我们仅从他的作品《下楼梯的女人》分析,就可以看出其照片式的排版布图结构,但不同之处在于绘画的创新性处理,他利了虚化模糊的方法处理画作的主体部分,而不是机械式地还原照片本身,或者精密地达到高清照片的效果,作品中大胆地忽略了精细的部分,由于模糊的图像处理,所以增加了画作的朦胧感,而这既可以使主题和意境呈现多方向发展的效果,又能够在半真实半虚幻之间体现出绘画的特点,在当时推动了艺术的复苏与发展。

格哈德·里希特的艺术能力和创作风格在不断创新改变的道路上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对于现实照相的类比绘画创作,令欣赏者既能在其中找到现实世界的映射,又能在模糊的画作里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情感,在具象的刺激和抽象的熏陶共同作用下,体会特属于绘画的矛盾美感。

凭借格哈德·里希特自己对绘画和摄影的喜爱,以及社会大众的认同,他逐渐确立了照片式绘画的艺术体系,以他自己的绘画思路分析,需要做到的不是复制照片,而是从绘画艺术角度制造照片,将摄影领域所运用的真实性理念引入到创作中,最终达到绘画与现实相融合的效果。而《下楼梯的女人》则是在其独有的艺术理解中留下的作品之一,以真实性颇高的楼梯间和女人为主体,以模糊虚化为艺术表现,使画作表现的正在行走的女人既在客观事实中合理,又能让观者明确地体会到这是一幅画作,是一个格哈德·里希特带来的独特世界。

2格哈德·里希特的人物简析

格哈德·里希特于1932年出生在东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50年代他先后接触了社会现实主义绘画、壁画和前卫艺术等,这使其掌握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但随后他发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与当时的东德社会文化有所不符,遂在1961年和妻子一起逃往西德,同时也被迫遗弃和损毁了他的一些绘画创作。格哈德·里希特凭借其绘画造诣和艺术追求,在70年代初任职绘画教授,在90年代开办画廊回顾展,而他的作品也一直为艺术领域带来惊奇。

上世纪60年代是格哈德·里希特艺术创作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既没有完全沉浸于非形象画、激浪派等固有的风格形式,也没有完全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固步自封,而是更加注重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的风格表达。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抽象艺术与客观生活的紧密联系,保证了画作与生活的相辅相成。最终在思想意识的作用下,格哈德·里希特完成了标志性的照相绘画,真实的画面和模糊的表达切实展现出格哈德·里希特超脱限制,追求不确定性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存在大量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艺术手法的绘画,用自己的画笔主动去描绘自己理解中的世界,主动去创造绘画领域中的照片,而非将客观存在简单地复刻在绘画领域中。

3格哈德·里希特绘画作品对现代中国艺术的影响

格哈德·里希特是著名的在世艺术画家,在他的画家职业生涯里,许多创作作品都为当今画坛带来了崭新的震撼,其价值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在中国艺术创作领域,人们也不断学习和研究格哈德·里希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理念,从中国云南画家张晓刚的中国人家庭合影画作《大家庭》,以及湖南的李路明画家,常常使用中国60年代和70年代的私人照片作为绘画参考等实际例子可以看出,格哈德·里希特这种以绘画模拟照片的形式受到许多职业画家的追捧,且促进了艺术匠人能力的进步。

另外,从中国的相关作品角度分析,有《巴山秋韵》《云绕八台山》《山乡人家》等描绘中国风景的作品,无论是原生的中国画,还是后来的水彩、油画,这些作品都可以从照片摄影的角度加以理解和创作,利用绘画与照片的结合,可以将超过照片的信息量引入到画作中,再让欣赏者以各自的角度对画作中包含的多样化的不确定的信息、主题、意义,甚至记忆进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反应客观现实,但还不足以撼动绘画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而格哈德·里希特类型的艺术创作更是反过来利用照片的优势特点,结合自身的艺术创想和思维迸发,在描绘真实事物的同时,也传递艺术家的美学思想,在描绘具象的同时,又使画作与观者之间形成模糊层面,可以为画作主题的表达塑造特殊的氛围。所以当代中国画坛的学生需要了解格哈德·里希特表现出的绘画方法论,并从精神和思路方面摆脱固有的限制,加强对社会和现实的表达,使画作能够超脱表象,更加具有深度意义,而不是从摄影照片中摘抄临摹,从客观存在中简单复制,这将降低画作的美术品质和艺术内涵。

4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创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通过以《下楼梯的女人》分析格哈德·里希特的创作特点和心路历程,我们了解了存在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虚幻空间,更意识到创新发展和内涵表达对美术作品的重要性,进而敦促我们从创作的不确定性中努力追求作品品质的永恒。

参考文献

[1]  毕水华.浅析格哈德·里希特的唯物主义绘画观[J].明日风尚,2018(4).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
感知陈淑霞绘画意境之美
从《黄庭经图》看梁楷画风的转变
莫兰迪绘画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浅议黑土画派的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绘画风格浅析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
论龚贤山水画独特气韵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