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在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5 05:59
关键词: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概论

曾 红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中国高校五门思政课新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整个思政课理论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高校思政课教材历经多次修订,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概论”课教材。2007年第一版教材出版发行,之后从2008—2018年历经6次修订,内容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形成发展”这一教学主线,教材名称从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演变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体系做了较大修订和调整。经修订的教材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理论精髓的再现,教材的修订对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做了最坚实的理论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更新、体系完善,并没能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当前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困惑,也是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的动力所在。

如何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让课堂教学入脑入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学者们结合教学实践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大量探索。据中国知网期刊文献统计,近5年(2014—2018年)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就有854篇,涉及的方法有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案例式、混合课堂、慕课、雨课堂、翻转课堂、问题链教学、项目教学、叙事式教学等,如杨丽敏的《讨论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王晓青的《启发式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北京教育(德育)》,2018);武香兰的《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运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李艳艳的《专题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张宏伟的《案例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探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6);韩淼的《基于慕课和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8);汪早容,赵新宇的《“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王智莉,徐锋的《“问题链”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理论观察》,2018);李志国的《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余保刚的《运用叙事教学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8)等。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还有专题项目式、学生课前分享式教学法等,通过对学者们就“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概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只有极少数将“概论”课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研究,如苑英科,李荣的《结构教学+专题教学+发现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其他多数学者只针对某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概论”课中的运用进行专项研究,包括目前最流行的专题教学、问题链教学等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制于教材章节体系的束缚,缺乏更多的创新,由此导致“概论”课教学改革效果并不是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教学形式上看,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学手段,教师教学受教材篇幅、教材现有框架结构及教学学时的限制,课堂教学内容均无法全面深入开展;其次,从教材本身来看,“概论”课教材2007年第一次出版,2008—2018年历经6次修订,修订过程中虽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重大理论成果为教学主线,但因教材覆盖面广,变化快,时代性、针对性强,使得已出版的教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滞后性,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以教材为依据辅助一定教学手段而不及时补充完善相关理论,就会使“概论”课应有的理论权威在现实面前受到质疑。最后,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看,受传统章节目学习思维的影响,学生不会主动从宏观结构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及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也不会主动利用课后业余时间通过自学来提高个人政治素养,再加上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便无法领悟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自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为解决以上问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以“概论”课2018年第6版教材为依据,对该课程进行结构式专题设计,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其他教学辅助手段,探索“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

1.“结构教学”

所谓“结构教学”就是把教材“读薄”的过程。要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就得先从课程体系上梳理“概论”课现有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异同。对学生而言,“概论”课教材中涉及的部分知识在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课上就已经接触过,但中学的知识相对碎片化,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还有欠缺,大学课程需要与之进行有效衔接,才能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若不能准确把握该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理论体系,教学过程不能凸显该课程的系统性及理论的深度和厚度,学生就容易把新知识当作旧知识看待,上课时自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更别提巩固“三观”的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强化系统性、理论性教学的问题,只有把课程的基本体系弄清楚,针对大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也只有清晰理解和把握该课程与中学思政课程的异同后,才能提高思想意识,为进一步深化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概论”课教学至少要利用3个学时的时间来阐述课程的基本结构,教会学生将教材“读薄”。之后教师再带着学生通过专题教学把“概论”课知识慢慢深化慢慢“读厚”,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具体来说,“概论”课基本结构阐释的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概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涉及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2)“概论”课涵盖的重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各理论成果之间是什么关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什么地方?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专题教学”

所谓“专题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章节授课的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专题教学,是一个把教材“读厚”的过程。教材专题的设计不能因人设题,更不能因兴趣设题,不能只设计教师擅长讲或容易取得教学效果的专题,教学专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理论困惑和现实困惑,要突出教学重点,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概论”课专题教学就是要整合教材内容,通过专题设计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案例思政或故事思政的讲述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国家重大理论方针政策都是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对现实发展及国家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概论课”专题主要包含以下四大板块:(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毛泽东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坚定“四个自信”,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3.“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

通过对课程结构的系统梳理,为精确划分内容专题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理论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他们无法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这让学生很困惑,也让学生对教材理论或老师的授课产生质疑。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是理论本身不彻底,可能是因老师授课过程中未能向学生系统梳理课程框架并在课程框架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分专题讲深讲透理论知识;抑或是受学生固有思维的影响,他们固有思维里搭建的原有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认知结构对客观现实产生扭曲从而引发错误结果。如果我们把结构教学当成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改组和优化,那专题教学就是对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固化”和“深化”过程[1]。因此,可以说“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其实构成了“概论”课教学的一种创新体系。“概论”课是一门学术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结构教学”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课程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脉络、历史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而“专题教学”则从现实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理论困惑,透过现象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通过实例证明理论的正确性,维护理论的权威及现实指导作用。

二、“概论”课“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设计实施的必要性

1.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从目前高校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布局上来看,“概论”课内容体系庞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概论”课所涵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统揽全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概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尤其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2]。

学习“概论”课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掌握整个理论体系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教学过程中,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需要通过“结构教学”从宏观上对理论进行结构式凝练和阐释,通过梳理引导学生将教材“读薄”;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相对准确的专题划分,以案例教学或故事思政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教材“读厚”,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深化学生理论认知,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需要

“概论”课教材涉及面较广,从横向上来说,该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跨度非常大;从纵向上看,该课程又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每一个重大理论成果都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3],各理论成果之间又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有限学时的限制下,传统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无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的丰富内涵,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为此,采用专题教学,便可以删繁就简,兼顾学生的理论基础及教学大纲要求,授课教师可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理论体系,使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更具针对性和社会现实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提高学生对“概论”课的认同度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

3.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促进教研相长的需要

“概论”课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特征,由中宣部、教育部统编的教材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保证了教学依据的学科性和学术性。目前中央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下设博士点、硕士点,设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每年都设立科研项目,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结构教学”加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入了解,通过“专题教学”深入研究学科体系在某一领域内的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树立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的现实权威,促进教学相长,才能让学生真听、真懂、真信。

三、“互联网+”背景下“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1.“概论”课教学中“结构教学”的设计

根据2018年第6版“概论”课教材安排,本课程可分为四大板块(见图1)

图1 四大版块

通过教学结构板块的设计及系统阐述,让学生一目了然该课程所要学习的重要理论成果有哪些,各理论板块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主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及各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其中,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什么地方?说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要坚定“四个自信”,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

2.“概论”课教学中“专题教学”的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现实问题,对教材重新整合、提炼、概括,在“结构教学”设计基础上形成新的专题教学体系,共十二个专题(见图2)。

图2 十二个专题

如果说“结构教学”能让学生从宏观上直观了解该门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知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那在“结构教学”基础上设计出的教学专题,则根据理论拓展的需要教会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专题教学内容的深入拓展,让学生通过现象的“真实”感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真信”,为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3.“互联网+”背景下,“概论”课如何实践“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

“互联网+”背景下,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就必须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起来。“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为“概论”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了前提条件,如“专题教学”可以运用慕课、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融入参与式、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混合式或课前分享式等教学辅助手段,实现“概论”课教学线上线下有效互动,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使“概论”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概论”课“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应有的教学效果。

总之,“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是对“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结构教学+专题教学”教学法的设计,融入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在满足“概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可弥补“概论”课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为时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