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2020-04-17 00:20刘琴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刘琴

(邳州东大医院麻醉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无痛分娩是采用各种医疗手段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让产妇不再经历产痛折磨,同时减轻恐惧和疲倦,积攒足够的力量完成分娩的一种临床措施[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其中,硬膜外麻醉不仅安全性高,而且能实现个体化用药,对产妇的运动功能影响很小,被誉为可以行走的硬膜外麻醉[2]。本文选取70 例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镇痛分娩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中选取70 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包括已婚29例、未婚6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6±7.3)岁;孕周36 ~40 周,平均(38.3±1.5)周;体重52 ~78kg,平均体重(65.4±3.4)kg。试验组35 例,包括已婚31 例、未婚4 例;年龄20 ~36 岁,平均年龄(28.9±7.6)岁;孕周35 ~40 周,平均(38.6±1.7)周;体重53 ~80kg,平均体重(66.2±3.7)kg。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可进行对比,且经伦理学机构审核通过。

1.2 方法

产妇入院后,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宫缩的变化,给予胎心监护,全面评估产妇和胎儿的状况;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例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 超、心电图等,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和分娩计划。

当宫口开大至2 ~3cm,此时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在L2~3 或L3 ~4 间隙穿刺,实施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缓慢置入硬膜外导管3 ~4cm,回抽没有血液或脑脊液,即可固定导管。麻醉诱导使用1%利多卡因,剂量为3ml,观察5min 无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全脊麻等),给予首次剂量6ml,连接PCEA泵,背景剂量4ml/h,单次追加剂量为2ml,锁定时间30min,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 以下。试验组镇痛泵配方:0.75%罗哌卡因10ml+5mg 地佐辛+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100ml;对照组镇痛泵配方:0.75%罗哌卡因10ml+2μg/kg 芬太尼+0.9%氯化钠注射液,总量为100ml。

当产妇宫口开全,停止使用麻醉药物,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以及宫缩、胎心变化,必要时低流量吸氧支持。分娩结束后,拔除硬膜外导管,评估无痛分娩效果。

1.3 观察指标

麻醉起效时间和产程时间;疼痛评分;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起效和产程时间比较

分析可知,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和第1产程用时更短,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和产程时间比较 (±s,min)

表1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和产程时间比较 (±s,min)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 第1 产程 第2 产程试验组 35 7.8±1.4 334.7±43.8 46.5±7.3对照组 35 13.6±2.5 492.0±56.4 48.0±7.8 t 11.975 13.031 0.831 P 0.001 0.001 0.409

2.2 疼痛评分比较

和T0 时间点相比,T1、T2、T3 时间点两组VAS 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 (±s,分)

注:和T0 时间点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TO T1 T2 T3 T4试验组 35 6.7±2.2 3.5±1.8# 2.4±1.5# 1.8±0.9# 2.6±0.5#对照组 35 6.8±2.4 4.6±2.0# 3.3±1.7# 2.4±1.2# 2.8±0.7#t 0.181 2.418 2.348 2.366 1.375 P 0.856 0.018 0.021 0.021 0.173

2.3 麻醉不良反应比较

麻醉过程中,试验组中有2 例(5.7%)出现不良反应,比对照组的9 例(25.7%)要少,差异显著(P <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2.4 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比较

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比较

3.讨论

分娩本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剧烈的产痛让很多产妇放弃了自然分娩而选择了剖宫产[3]。产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宫颈扩张、子宫收缩、软产道和会阴受压等[4]。产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会将痛觉传导至中枢神经,继而产生剧烈的疼痛感[5]。而且,产妇在围产期的精神紧张,存在焦虑、欣喜、担忧等多种情绪,会造成周围血管收缩,促使儿茶酚胺分泌,进一步加重疼痛程度。无痛分娩的出现,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准妈妈的福音,大大减少了剖宫产率。

通过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药效持久、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如何选择麻醉药物,成为麻醉师的关注重点,直接影响分娩结局。以往多采用阿片类镇痛药,例如芬太尼,虽然镇痛效果好,但是不良反应多,常见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罗哌卡因是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在镇痛的同时,对运动功能影响轻微,不干扰宫缩。地佐辛是新型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物混合后注入硬膜外腔,药物能扩散至脊髓内,既能发挥出镇痛作用,又不会出现呼吸抑制等反应,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6]。

文中以70 例无痛分娩产妇为对象,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地佐辛,结果显示:①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第1 产程用时更短,说明能加快产程进展,帮助产妇节省体力。②试验组镇痛后10min、20min、1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镇痛作用更强,能提高产妇的舒适程度。③麻醉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更少,和林萍[7]的研究一致,说明该麻醉方案的安全性高,能保护母婴健康。④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镇痛方案不会影响分娩结局,也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

综上,产妇无痛分娩时,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硬膜外麻醉能缩短第1 产程、减轻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