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

2020-04-20 10:58刘娇
北方音乐 2020年3期
关键词:南音传承研究

【摘要】本文以南音演唱者唐健垣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唐健垣今年对地水南音的一系列传承进行分析,了解地水南音的传承现状。本文从唐健垣先生的演唱风格、传承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对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南音;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37-02

【本文著录格式】刘娇.当代地水南音传承现状——以唐健垣为研究对象[J].北方音乐,2020,02(03):37-38.

南音是传统广东粤语说唱曲艺的一种。一般人称专由失明艺人(地水)演唱的南音称作“地水南音”。地水南音在现在的广州、香港、澳门依旧在被人演唱和傳承,并被吸收到粤剧和粤曲的舞台上。当前对于地水南音的研究主要是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对历史源流、文学性特点、类别和流变进行概述;如梁培炽著《南音与粤讴之研究》、陈勇新著《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南音》。地水南音经历了兴盛、衰弱、再现这一过程。地水南音还能再次出现在当代人的视野中,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当代对于地水南音的传承在香港有唐健垣,澳门有区均祥,广东有刘志光、莫若文等;本文将从唐健垣这些年为地水南音的传承与推广所做的一些列实践来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地水南音的传承现状以及唐健垣个人的传承特点如何。

一、唐健垣的演唱风格

唐健垣是香港著名中乐学者,善弹古琴、古筝,对于南音和甲骨文都具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还是茶艺和园林专家。唐健垣获得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士、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甲骨文)硕士、美国康州威士连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 还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密芝根大学、香港演艺学院任教过。

对于地水南音,唐健垣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弹筝,学唱地水南音。唐健垣早年曾经跟随盛献三学唱地水南音,盛献三是著名地水南音家钟德的弟子。后跟随瞽师杜焕学习,习得“口唱、左手拍、右手弹筝”的技艺,演唱时自弹自唱。演唱地水南音时一般以自然低沉的声音,模仿杜焕的演唱,被人称为是当代最接近地水南音“原貌”的表演形式。

二、传承方式特点

唐健垣对于地水南音的推广以及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举办演唱会、举行讲座,到私人录制唱片。沈秉和在书里说:“说唐健垣为南音功臣之一并不为过。”可以说唐健垣为地水南音的传承与推广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第一是公开演出南音数百场,在音乐厅、会堂、公园等。2012年在香港中乐团原创大型史诗舞剧中作为特邀进行南音演唱;2017年12月19日晚在香港油麻地戏院剧院举行的唐健垣“南音粤韵”演奏会;2017年在海珠区琶洲中洲中心国茶荟(负一层)小剧场举办的南音专场诉衷情—地水南音欣赏会等;还曾经在1993年到1994年间每周日和区均祥、甘超明在一个茶楼演唱,每次演出两个小时。演唱的曲目一般不会过长,传统的地水南音曲目篇幅长,演唱时间高达数个小时,并不适合当代演出,因而在演出时选择的曲目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不超过一个小时;例如《客途秋恨》《男烧衣》《祭潇湘》等。为了满足当代听众的爱听新曲的需求,唐健垣还经常自己写曲或者邀人写曲,先后邀请香港著名粤乐工作者谭惜萍撰曲,如《人生长恨水长东》《金风剪玉衣》及《琵琶湖畔枕经眠》三曲,都是为区均祥所写;唐健垣也会将一些现成的粤曲,改编成南音,如《愁红怨》《吟尽楚江秋》《一帆凄绝楚江秋》《一段幽情》《迟暮吟》《朱弁招魂》《张文贵践约临安》等都是根据粤曲进行改编的。

第二是设琴苑,组建地水南音团队。唐健垣在香港旺角一商住楼房,设立唐氏琴曲艺苑,在琴苑专门教授粤曲、南音等,也会教授古筝、古琴等乐器;还和甘超明、区均祥一起演唱地水南音,演唱的曲目既包括传统曲目,也包括他改编的粤曲曲目。唐健垣曾经在唱片中这样描述他的琴苑:“每逢星期日上午十时半至十二时半,唐博士联同南音高手区君祥、甘明超、吴咏梅、张国鸿等演唱地水南音及低音雅词粤曲。由于现场环境幽静雅致、禁烟禁食,演唱时禁谈话,窗明几净,遂成为顾曲周郎心目中之听歌圣地。而唐氏琴曲艺苑一半时间唱南音,实乃目前唯一专演南音之歌座。”在这琴苑里有一批热爱地水南音的人,拉椰胡的张国鸿,弹秦琴的吴咏梅,唱地水南音的区均祥。椰胡声音音色饱满醇和,如泣如诉;秦琴音色纯和,演奏出神入化;唱腔更加是苍凉有味,这些热爱地水南音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认真和执着传承着地水南音,

第三是录制唱片。有许多国际著名的唱片公司以及香港雨果公司都曾为唐健垣录制过专辑。在1995年香港的雨果唱片出版了由唐健垣和四位著名的南音音乐家共同合作的名为《南音精选》的唱片,唱片是五位音乐家演奏的实况录音。他还自费录制出版了很多的录音,如92年前后出版的由杜焕、小明星、区均祥以及他自己演唱的录音,曲目包括《归家忆郎》《霸王别姬》《痴云》《长生殿》《男烧衣》五首;还有陈鉴、甘明超、新马师曾、陈丽英、阮兆辉、梁汉威、杜焕、邓润明、唐健垣等的录音,曲目包括《闵子骞御驾》《橘颂》《客途秋恨》《牛郎织女》等。唐健垣录制的录音唱片书目颇多,大槪有二十多套。

第四是开讲座、电台、电视宣讲。近些年,唐健垣还走进学校,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地水南音,如2015年11月19日,唐健垣到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进行讲座。

从唐健垣的对地水南音的传承和推广来者,当前地水南音面临着受众小,大众了解少等问题。

首先改变传承方式。地水南音传承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口传心授的传承,到当代,同样传承方式还是以一对一的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为主,例如现在在澳门的许多曲艺社,在广东的私伙局大多以传统的传承方式为主。这种传承方式远远不够,受众面太小,学习者年龄过大,并且不够全面。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乐种,利用学校教育,将地水南音的历史、演唱特色更好地传承下去。王文章指出:“做好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仍然要重视和发挥传统的‘以师带徒的方式,这是那些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非遗项目培养新人的有效方式。但此种方式,已远不能适应我国非遗保护现实发展的要求。现在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即使是国家级传承人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师带徒,‘教和‘学得再好,学生也没有学历,这是年轻人不愿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创新,创新是文化变迁的主要机制之一。创新包括发现和发明,“如果某项发明被社会所忽视、被淹没,它就不会引起任何文化上的后果。”泰勒说:“这些不同发展水平的文化实际上代表着不同阶段的文化,每个阶段的文化都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又是连接未来阶段的桥梁,文化从低级的文化阶段发展到较高级的文化阶段,再到更高级的文化阶段,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历史的整体”。地水南音需要创新,非遗传承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当代的文化创新发展。但在传承创新中不能没有底线,不能将地水南音改得面目全非。

最后,地水南音是否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主导性角色,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地水南音就不可能得到妥善保护。如对传承人的综合保护,给传承人足够的生活保障,资助支援传承人,给予传承个人生活上的补助以及关怀。另外一方面就是联合各大现代媒体走进现代剧场,利用媒体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进行宣传、展示等传承工作。如澳门粤韵南音社该社团都会有不定期的公益性的演出开放给市民观赏。

三、结语

文化一直在变,不同的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相互吸收,文化变迁是文化发展和历史发展的永恒规律。音乐也是如此,时代在改变,生活方式在改变,音乐的演出形式、模式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水南音也无法逃脱这个规律,需要做到的就是接受这种变迁,在变迁中继续传承。

作者简介:刘娇(1984—),女,汉族,江西宜春人,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南音传承研究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