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教育思想在小学日常教育中的渗透

2020-04-20 11:45姚璞
教育界·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

姚璞

【摘要】在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习惯教育,是小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对此,文章提出习惯教育思想在小学日常教育中的渗透,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校与家庭形成习惯教育的合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习惯教育;小学;日常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必须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习惯教育。”习惯教育是指对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并培养较好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即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习惯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初始阶段的德育中必须重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即习惯教育。小学生良好行为的习惯教育,就是从他们的日常训练着手,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最终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不仅包含正确行为的指引,也包含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為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自控力差,自我约束力也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上课很容易分心,纪律观念还没有养成,“三观”还未完全塑造,所以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着手,小学教师需要制定出上下课的规章制度,如进出教室要求学生必喊“报告”;出行必向教师请示,不得擅自行动;更不允许携带零食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举手示意;时刻引导学生爱护教室公物,如同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班级教室。如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至下课,笔者都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几件事:进门必须喊“报告”,上课必须要根据教师要求举手示意回答问题,上下课必须起立,向上课教师报以诚挚的欢迎。这些看似都是小事,可从这些小事上叮嘱学生,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做好,那么做事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习惯教育具体可以从小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入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养成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定式,不仅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会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排解的能力,进而延伸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所养成的良好习惯越牢固、越多样,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反思、评价和管理能力就越强,其自我教育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教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此既保障了学生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又确保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做到有章可依、有度可循。所以,每位小学教师都需要尽职尽责,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教师规定的上下课纪律,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规定举手回答问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要求小学生动手展示制作“钟表盘”“小日历”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爱动手、爱思考、勇当第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平时生活中的使用,使其树立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意识。又如,在讲解“时、分、秒”时,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守时、惜时、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的每一堂课,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使学生了解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数学生活的向往。例如,在教授“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根据除号的具体形状将其动漫化,让学生知道平均分就是将一件东西等分为一般多的几份,就好像除号的上下两点一般大,横线则表示等分,这样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树立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本的课后习题、例题,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教育,通过植树节和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三、学校与家庭形成习惯教育的合力

习惯教育是儿童情感、认知、意志与行为的集合体。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自我意愿。儿童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受到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与家庭的各种影响。学校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活动的两大阵地,在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学校有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家庭则需配合。

学校和家庭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要求以及实践活动的展开等诸多方面必须达成共识,既需要彼此互相配合、动作一致,又需要各负其责。学校应对家庭进行指导,利用家长会、发放儿童习惯培养手册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习惯教育观;同时对家长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特别是强调父母应该为学生做出榜样;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比如,学校应为每一位学生配置一本习惯形成进度的家校联系薄,每周末由班主任填写学生在校的总体习惯表现,交由学生带回家后,让家长写上学生在家的习惯表现,并亲笔签名,周一由学生带回班级内转交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习惯教育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安排下一阶段的习惯教育重点,从而既确保家校双方在儿童习惯教育上的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

本文对习惯教育思想在小学日常教育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根据习惯教育思想的概念以及小学习惯教育的培养要求,实现本文研究。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小学日常教育的习惯养成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宗和.浅议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J].教学研究,2018,34(9):56-57.

[2]易中仁秀.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36):237.

[3]黄海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36):238-239.

[4]李佳宁.习惯养成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 新课程导学, 2017(20):57-58.

[5]常建萍.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17,12(1):21.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