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理论在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行性探讨

2020-04-20 11:46孙娟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

孙娟

摘    要: 根据RST理论,文本中各句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逻辑关系,对文章理解有很大帮助,在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有一定可行性,有利于学生找到踩分点,提高阅读分数。但RST理论本身在教学方面有一定难度,试卷题目有了新的变化,影响了RST理论的可行性。

关键词: RST理论    实用类文本阅读    可行性

引言

RST修辞结构理论分析文本有其独到之处,着眼于文本中每一个小句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文本。但对于RST理论在文本分析方面的应用,大多集中于英语文本或双语文本的比较,如:《基于RST的英语四级作文连贯性分析》《修辞结构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篇教学探索》《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的中美政治演讲》《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中英文求职信对比研究》。《“修辞结构理论”(RST理论)在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应用》将RST理论的应用明确到具体题型,但仍是针对英语阅读理解。针对具体汉语题型的RST理论应用很少,且主要集中在留学生的写作方面,如:《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留学生汉语议论文篇章结构研究》,几乎没有关于汉语阅读理解的RST理论运用。本文以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例,而不是论述类文本或文学类文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比论述类文本占分高;其二,相比天马行空的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的内在逻辑更明显,更有利于RST理论的应用。

1.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分析

1.1新课标对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国家教育考试部要求高考语文学科要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方面。其中分析综合就是“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随后的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都是在分析综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从2019年高考语文的考试大纲看,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从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学生必须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并分析思想内容。

1.2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的特点

经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分为两个阶段,以2016年为界。

2016年以前(包括2016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一整篇文章,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共同构成选做题,二者择其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基本为人物传记,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下笔不觉师造化》(画家黄宾虹传记)、2012年全国Ⅰ卷的谢希德传记、2013年全国Ⅰ卷的《“飞虎将军”陈纳德》、2014年全国Ⅱ卷的《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015年全国Ⅰ卷的《朱东润自传》、2016年全国Ⅰ卷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传记)、全国Ⅱ卷的《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等。这一阶段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包含一道多选题和三道简答题,答案都是建立在对文章信息的充分理解上的,而简答题涉及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2016年之后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不限于一篇文章,而是分为三到四个短材料。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人物传记,而是紧扣社会热点,摘选相关的新闻、报告等,如:2017年全国Ⅰ卷的“电视频道的运营与发展”、全国Ⅱ卷的“垃圾分类”、全国Ⅲ卷的“博物馆收藏”;2018年全国Ⅰ卷的“量子科技”、全国Ⅱ卷的“创新”、全国Ⅲ卷的“互联网+下的图书出版业”。这六套卷子中的实用类文本虽然不是一整篇,但是紧扣一个主题,且文本更加多样化,包含柱状图等图信息。这一阶段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包含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题量减少、分值随之减少。但选择题中会出现极易使学生混淆的选项,只有正确理解、归纳整理材料中的信息才能答对。

1.3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点

2016年之前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在文章长、句子多,学生不能从中提炼到简洁的信息,答题时冗余过多,耗费大量时间。2016年之后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则材料虽短,但有多则材料,且不是截取自同一篇文章,内部关系更复杂,学生在筛选、归纳信息时容易遗漏或混乱。

以2018年全国Ⅰ卷的“量子科技”为例,共三则材料,分别是《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中某篇报道的节选,简答题为“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这首先需要分别分析每则材料,再从三则材料中找到共通点和区别之处。三则材料乍看之下都是在讲中国的量子科技发展迅速,让人无从下手。但通过RST理论分析能更明白每篇报道的强调之处在于:材料一后两段是对第一段的解释说明;材料二两段是并列關系;材料三前三段与最后一段是因果关系,二、三段是对第一段的解释说明,可见最后一段是强调之处。找到各自的侧重点,再结合这三种出版物的名称、类型、出版国家,就能推断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别。

2.RST理论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行性

RST理论在阅读理解中是可行的。通过现职语文教师的叙述可知,班上能在阅读理解题目上取得高分的学生大局观很好,能准确把握文本的语义--逻辑关系,效率很高。相反,得分低的学生部分是逐字逐句阅读,既降低了阅读效率,又难以把握文本的结构关系。学习RST理论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结构关系的掌握程度。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并未明确提出学习RST理论,但是让学生关注文本首句首段、分析文本的总分结构,都是RST理论粗略化的一种体现。

2.1文本体裁

实用类文本的体裁是RST理论可行的重要支撑。这类文本的体裁大多为新闻、报告、传记、科普文章等,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文本的内在逻辑性较强,有较明确的标记,学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所以一般教师建议学生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

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发现,2016年之前的实用类文本,以人物传记为主,内在结构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一是时间为线索,层层递进,如2016年全国Ⅰ卷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传记)。在该文本中,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陈忠实从“寻找”到“剥离”再到“寻找到”的文学之路。其二是将人物生平中的重要成就或事件分项并列,每一段相对独立,如2016年全国Ⅲ卷的《一代通儒顾炎武》。在该文本中,作者将顾炎武出游做学术、著《日知录》、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爱国思想分四段并列,以此评述顾炎武其人。其三是前两种结构相结合,先以时间为线索简述人物生平,接着分项并列人物所取得的成就,如2016年全国Ⅱ卷的《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在该文本中,前两段以时间为线索,简述了吴文俊如何步入数学领域,后四段分别讲了吴文俊强调数学思维、重视数学基础教育、兴趣广泛及学术生命长,以并列的关系说明了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猜你喜欢
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超声滚压处理提高30CrNiMo8钢疲劳性能可行性的研究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预见“小盒子空间”与其可行性的探讨
我国批准2005年海牙公约可行性问题的思考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