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2020-04-21 07:51杜婷婷
关键词:生存率死亡率心肌梗死

杜婷婷

(聊城市光明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同时可能伴随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能引起休克、心力衰竭,从而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一旦发病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但常规急救流程程序比较复杂,容易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2]。本次实验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效果,以下为实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数字排列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含41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3±6.7)岁,男性23例,女性18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0.5±6.1)岁,男性21例,女性20例。对比患者的基本数据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在此不做具体说明。实验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1)首先成立快速急救小组,包含护理人员、心脏专科医生、介入科,并制定合理的抢救流程,患者入院后快速进行预检分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评估病情,并开放绿色通道,进行相应检查。

(2)及时给予吸氧、除颤、测血压等急救处理措施,并对患者和家属情绪进行安抚,同时采集血液做好各项功能的检查工作,评估患者是否符合“PCI治疗”或“溶栓”适应症,协助做好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签订相关同意书等。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死亡率等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对患者的急救效果各类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x2值应用于检验患者的死亡率,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 果

(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存率等指标对比[n(%)]

(2)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min, ±s)

表2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min, ±s)

组别 n PCI时间 进出急诊室时间对照组 41 61.24±12.53 51.96±20.34实验组 41 49.31±10.42 37.78±16.5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类型,病情发展快速且死亡率高,所以需要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性作用[3]。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通过简化流程给予患者最快的治疗通道,目的是减少患者等待时间,缩短抢救时间,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最全方位的治疗措施,尽最大力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

而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能够保证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即刻得到优质的护理,降低了各项操作所耗费的时间,保证患者在入院时的生存率,缩短患者PCI时间和进出诊室的时间,对于康复来说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以使急救效果得到提升,减少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从而提高生存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存率死亡率心肌梗死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