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21 07:51
关键词:服务站慢性病常规

张 迪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街道乘新一社区卫生服务站,黑龙江 大庆 163000)

脑卒中是一类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虽然目前临床对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病死率也得到了降低。但即使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后,仍会有一部分患者遗留功能障碍,使之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不高[1]。因此,如何聚焦在治疗后、通过怎样的护理管理保证脑卒中康复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焦点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入组本次实验研究的82例对象皆选择我服务站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参考随机排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实验组、常规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总计有41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是27例和24例,年龄自39岁~83岁,均值年龄(60.7±3.1)岁。常规组患者总计有41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是28例和23例,年龄自40岁到85岁,均值年龄61.3±3.4岁。在临床资料方面,两组相近,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降低血脂水平和稳定血管功能,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做康复锻炼。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采取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定期随诊宣教、开展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康复护理:

1.2.1 档案管理

服务站慢性病工作组对本组患者相应针对性的建立电子档案,从而保持对患者长时间、不间断的联系与监督,掌握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血压监测及用药等情况;通过每周定期随访为患者进行诊治和宣教,向其提供健康方面知识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处理。

1.2.2 职责明确

社区请上级医院专家,为本组患者相应制定疾病有关知识手册,康复护理方案,并发放到个人手中,作为指导教材使用;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并明确其各自承担职责。

1.2.3 成立康复团队

团队小组中包含有经验丰富的康复科医师和护师,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每个月定期有两次的上门随访,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治疗;要求社区护理工作者和患者家属都能够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知识,监督患者每天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内容具体有:心理康复护理、优良体位和肢体功能锻炼、吞咽及语言训练、认知干预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判断指标包括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和行走等项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2]。

1.4 统计检验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相应的以(±s)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 果

见表1。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皆见有好转,且实验组评分更高于常规组(P<0.05),检验值有确切的统计意义。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s,分)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实验组 32.1±2.3 61.6±5.4 22.477 <0.05常规组 33.4±2.5 52.7±4.1 21.193 <0.05 t 1.711 5.870 - -P >0.05 <0.05 - -

3 讨 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因其治疗后还是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存在,所以极不利于保证生活质量。以往护理经验当中,只是注重在社区内的康复护理治疗,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反而是在社区外长时间的恢复期当中,若得不到有效的康复指导,更是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功能恢复[3]。

对脑卒中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强调综合多学科、多部门,通过建立电子病历档案、组建康复团队、制定规范和系统的康复流程、实施康复训练计划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也提示:该护理模式应用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综上: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巨大,有利于尽快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服务站慢性病常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