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2020-04-21 13:47许博佳柳越冬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肛周换药脓肿

许博佳,柳越冬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肛周脓肿,即为中医所讲肛痈,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因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得名肛周脓肿。致病细菌常由肛隐窝入侵,而向肛腺及肛周间隙扩散,加之外伤、腹泻、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脓肿。其起病迅速,发展较快,一旦脓肿形成,临床多采取切开引流的手术方式。因感染的原发位置多为内口,手术要点为寻找内口并将其切除,加之还需对脓腔腐肉进行搔刮,所以造成手术切口及创面较大。又因其发病时便属于感染性的创口,术后创面容易出现继发感染、疼痛、愈合周期长等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高频电刀在手术中可有效减少出血点、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得以广泛应用。但电刀会对组织表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1],导致创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瘢痕发生率,从而影响肛门功能。本研究观察了湿润烧伤膏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止痛、抑菌、促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由我院门诊确诊,收治入院并进行一次性根治性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60位,应用Stata 12软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试验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岁~54岁,平均(30.43±9.7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36.20±10.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以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肛肠疾病分册)》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释义作为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岁~60岁之间的患者;②同意在骶麻情况下,进行一次性根治性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者;③无心脑血管、肝肾造血及精神系统等原发疾病。

1.4 排除标准

①与纳入标准不符合;②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③伴传染病者;④合并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肠结核等;⑤合并有严重混合痔、中度以上结直肠炎等肛肠疾病者;⑥有药物过敏史者;⑦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术后注射硫酸依替米星(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6,药品规格:100 mL,10万单位依替米星,0.9 g氯化钠)200 mg/次,静滴,1次/d,连续3 d为1疗程,预防感染。换药部分,于术后第1日起,予络合碘常规消毒后,用等量药物涂抹于油纱条后完全覆盖创面,再盖3层无菌纱布并固定,早晚各1次,换药时尽量保持宽松的引流空间,创面完全愈合后停止换药。

2.2 治疗组

治疗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04,药品规格:20 g×1支,有效成分:黄连、地龙、黄芩、罂粟壳、黄柏等)适量涂于等面积油纱制成湿性纱条。

2.3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肛泰软膏(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212,药品规格:10 g×1支,有效成分:冰片、五倍子、地榆、盐酸小檗碱及罂粟碱等)适量涂于等面积油纱制成湿性纱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观察疼痛评分(术后3 d、7 d、14 d)

采取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选取10 cm标尺:无疼痛记0分,疼痛轻(1 cm~3 cm)记2分,疼痛中轻(4 cm~6 cm)记5分,疼痛中(7 cm~9 cm)记8分,疼痛重记10分。记录并统计疼痛值。

3.1.2 观察创面渗液量(术后3 d、7 d、14 d)

渗液未透过1块纱布即量少(0分);渗液未透过1块纱布即中等量(1分);渗液未透过2块纱布或以上量多(2分)。

3.1.3 观察面积缩小率(7 d、14 d)

利用探针及尺子,测量长度为创面内缘与外缘连线的切口总长。纵径为创面最深处与创面皮缘到垂直深度。在探针上对应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尺测量。面积缩小率=(术后面积-当前面积)÷术后面积×100 %。创面面积=π/6×长度×纵径。

3.1.4 观察愈合时间

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所用时间。

3.1.5 观察瘢痕[2]形成情况(4周、6周、8周、12周)

Ⅰ度:瘢痕处柔软平坦,触之无条索状硬结瘢痕,患者无瘙痒及疼痛(2分);Ⅱ度:瘢痕处较软、较小,触之略有隆起,但患者无明显疼痛,瘙痒较轻(4分);Ⅲ度:瘢痕较硬、较大,触之瘢痕条索状硬结明显,患者疼痛、瘙痒显著(6分)。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术后疼痛及渗出评分比较

两组于术后3 d、7 d、14 d进行疼痛VAS及创面渗出物浸透纱布数量评价,术后3 d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创面疼痛及渗出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7 d、14 d)在缓解创面疼痛及减少创面渗出物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及渗出评分比较

3.3.2 术后面积缩小率比较

两组于术后7 d、14 d进行创面面积缩小比率及痊愈天数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7 d、14 d)在加快创面愈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面积缩小率比较

3.3.3 两组瘢痕生成情况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瘢痕生成情况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术后换药在减少创面瘢痕形成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瘢痕生成情况评分比较

4 讨 论

现阶段肛肠病术后换药,临床上多数仍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痔疮膏来预防术后创面的并发症,但痔疮膏是用于治疗痔疮的药物,主要功效为消肿收敛,术后痔疮已结扎或切除,因此各种传统痔疮膏对于术后的肛门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肛肠病术后创面具有特殊性,首先它是一个开放式的感染性创面,肛周脓肿相比于痔疮术后疮面,其创口更大且深。又因具有特殊的解剖学构造,不易保持干燥清洁,再加上日常排便刺激等不良因素,均易继发创面感染,导致愈合迟缓。而高频电刀在术中的应用,不论是电刀电钳对组织的切割,还是术中术后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都会对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烧伤,影响肉芽组织生长,进而形成瘢痕。瘢痕组织增加了肌表的硬度,降低了肛门括约肌的弹性,对其日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对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用药选择,应着重于止痛、抑菌、促进创面生长及减少瘢痕形成四个方面。湿润烧伤膏不仅在烧伤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褥疮领域也有较大成就,它能有效地解决开放创面的几大难题,例如感染、疼痛、创面疤痕愈合以及创面继续进行性坏死等,这些与肛肠术后创面愈合的诉求不谋而合。

古籍有云:“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3]。其中脏毒即是古代肛痈的别称。此外,中医对肛痈术后创面的病因总结为,其一,湿热未尽,热毒内聚;其二,经络损伤,气机不利,终致血瘀。方征宇等[4]基于此,将清热活血法应用于肛痈术后,有效促进创面愈合,还可缓解临床症状。湿润烧伤膏亦对其病因组方,以达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功。湿润烧伤膏中三黄恰可以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对应其湿热下注之成因。临床研究表明,黄芩油膏对比凡士林用于术后创面换药,可有效减轻水肿及疼痛,加快创面愈合速度[5]。现代药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小檗碱对白喉、痢疾、肺炎等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黄连、黄柏中富含小檗碱,因此对于术后肛周的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6]。地龙活血化瘀,属于虫药,有关专家学者[7]在活体大鼠身上做过相关实验,地龙的活性提取物,被证明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功能、抑制血栓形成并可增加脑血流量的功效。汪文琪等[8]小鼠研究表明,断体地龙提取液具有加速创口愈合的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肛泰组,其机理可能与其能增高创面部位中bFGF的表达有关。罂粟壳具有止痛、涩肠等功效。外用能润皮止痛去炎[9],其有效成分罂粟碱被广泛应用于皮瓣转移及断肢再植手术。汤俊君等[10]通过肌注罂粟碱来观察根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表明,罂粟碱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麻油,性甘,微寒,是良好的调和溶剂。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皮肤皴裂,促进肌肉及皮肤生长,同时也消肿去痈。麻油以其油性湿润的特性,可保持创面的湿度,有效避免敷料与创面的粘连,免除换药时导致的二次损伤,使创面引流通畅,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再者,麻油拥有提供组织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作用,其滋养的特性可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避免感觉神经暴露,有效缓解疼痛。

本研究表明,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在疼痛VAS评价(7 d、14 d)、创面分泌物(7 d、14 d)浸透纱布数量评价、创面面积(7 d、14 d)缩小比率与其痊愈时间评价和瘢痕形成情况(4周、8周、12周、16周)评价等方面均优于肛泰组,且两组用药安全,均无不良情况反应。综上所述,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应用湿润烧伤膏,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瘢痕形成进而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用药提供临床新思路。

猜你喜欢
肛周换药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