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热罨包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

2020-04-21 13:46韩亚翠张祥伟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妇科

韩亚翠,张祥伟

(1.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 妇科,广东 河源 517000;2.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 国医堂,广东 河源 517000)

盆腔炎是妇科中较为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生殖器官和周围组织发生了慢性炎症出现的疾病,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1]。在盆腔炎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或由于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均会发生反复感染,导致病程迁延不愈。慢性盆腔炎临床常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异常、腹部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等[2]。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较多,包括抗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而我国传统医学对慢性盆腔炎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随着中医药技术近年的发展,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本次研究分析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热罨包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选择我院治疗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中,年龄在23岁~56岁,平均(36.5±4.6)岁;病程2 a~8 a,平均(3.1±1.0)a。对照组中,年龄在22岁~57岁,平均(37.8±4.4)岁;病程2 a~7 a,平均(3.0±0.8)a。两组临床资料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妇科学》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4],经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结果显示为慢性盆腔炎,在参与本次研究前1周内未开展其他治疗,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纳入标准

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部疼痛,病情严重的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同时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患者;患急性盆腔炎、结核性盆腔炎、妇科恶性肿瘤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奥硝唑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每天1次,于月经干净后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热罨包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组方:败酱草、红藤、毛冬青、蒲公英、醋三棱、白芷、荔枝核、牡丹皮、黄芪各20 g。以上中药加水1 000 mL,大火煎煮,水沸腾后小火煎煮30 min左右,倒取药液,小火浓缩至药液100 mL。灌肠中药药液温度保持在38 ℃~40 ℃,在治疗前让患者先排尽大便,再将药液灌至大肠内保留1 h,每天治疗1次;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自觉症状(面色苍白、头晕、腹痛、心悸等),若有异状应立刻停止治疗,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中药热罨包组方:吴茱萸、炒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各100 g,混合均匀后放入纯棉布袋中,微波炉加热(中高温)2 min~3 min,患者呈平躺状态将布袋热敷于下腹部,来回熨烫腹部,待热罨包温度下降后结束治疗,每天2次。月经干净后连续治疗10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中妇科腹部超声检查有包块(5分)、输卵管条索状增厚(5分)、压痛症状(5分),小腹酸痛(3分)、坠胀(3分),低热(1分),乏力(1分),月经紊乱(1分),病程每增加1 a(0.5分),疾病严重程度:重度(>15分),中度(10分~15分),轻度(5分~9分)。

3.2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6]。治愈:临床症状(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消失,妇科检查显示相关症状及体征(子宫压痛、子宫活动度差、子宫附件增厚、存在炎性包块)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妇科检查显示相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显示相关症状及体征改善达不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学“痛经”“带下病”范畴,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经期产后剖宫受外邪入侵等因素相关[7]。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热罨包治疗属于中医常用外治疗法。中药灌肠方剂中的败酱草可清热化瘀,解毒排脓;红藤可行血通络,败毒散瘀;毛冬青可凉血散毒,活血通脉;蒲公英可清热凉血,解毒消炎,利尿通淋;醋三棱可破血行气,化瘀止痛;白芷可散风燥湿,排脓止痛;荔枝核可行气祛寒,散结止痛;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消炎镇痛,活血化瘀;黄芪可益气固表,消肿排脓。以上诸药合用,能够起到消肿止痛、缓解腹痛、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中药热罨包中吴茱萸可散寒止痛,疏肝行气;炒莱菔子可消食除积,降气化痰;白芥子可利气豁痰,温中通络,散寒止痛;紫苏子可治风顺气,润肺宽肠。热罨包在加热后通过熨烫的方式给药,能够对患者深层组织和机体表层进行刺激,促进药物渗透直接作用于病灶,利于药效发挥起到消肿止痛,凉血消瘀的作用。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热罨包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热罨包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明显,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妇科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