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类型脑出血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04-23 06:43康丽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渗透压基底节甘露醇

康丽娜

(山西省沁源县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 引言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生率以及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予以自由基清除、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降颅压等[1]。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的常见药物,不同部位的脑出血采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疗效也存在差异[2]。我院就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群体为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130 例脑出血患者,且均符合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采用甘露醇治疗。依据患者出血情况以及出血部位,分高剂量治疗组以及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65 例,男性与女性依次占37 例和28 例,年龄37~77 岁,平均(55.20±0.21)岁,其中脑叶出血占30 例,脑干出血占14 例,基底节区出血占21 例。低剂量组65 例,男性与女性依次占38 例和27 例,年龄36~75 岁,平均(56.12±1.02)岁,其中脑叶出血占32 例,脑干出血占20 例,基底节区出血占13 例。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与患者有关的一般资料数据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予以甘露醇治疗,依据患者出血部位以及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甘露醇剂量进行治疗。一般脑干出血在3 mL以下,脑叶以及基底节出血在20 mL 以下,则予以低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干出血在3 mL 以上,脑叶以及基底节出血在20 mL 以上,则予以高剂量甘露醇治疗。低剂量组剂量为250 mL/d,浓度为20%;高剂量组剂量为500 mL/d,浓度为20%。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水肿程度、血肿程度,并应用NIHSS 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值越低则神经功能越好。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均由SPSS 19.0 进行计算,采用χ2以及t 检验,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依次为率(%)、均数±标准差(±s),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显示,低剂量组的水肿程度、血肿程度以及神经功能分值优于高剂量组,检验数据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预后情况数据对比显示,低剂量组65 例患者中,有2 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有2 例患者出现血清电解质紊乱,有3例患者出现渗透压失衡,共7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高剂量组65 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有5 例患者出现血清电解质紊乱,有6 例患者出现渗透压失衡,共15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高剂量组,检验数据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病情较为危重的一项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机理主要表现为颅内压上升,这也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予以降颅内压,甘露醇是降颅内压常见药物,在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广泛。甘露醇属于高渗透脱水剂,其进入机体后,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内压、颅内压下降,经肾小球滤过后不容易被肾小球重吸收,从而使渗透压进一步上升,带出大量水份,实现脱水。在脑组织缺氧、脑瘤、颅脑外伤引起的水肿以及大面积烧伤引起的水肿患者治疗中,均可应用甘露醇进行治疗[3-4]。

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主要包括基底节出血、脑干出血、脑叶出血等,不同的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治疗。甘露醇治疗剂量不同也可导致患者临床疗效出现差异[5-6]。依据研究证实,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患者在应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治疗后,水肿、血肿均显著减少,神经功能显著改善[7]。我院研究得出,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显示,低剂量组的水肿程度、血肿程度以及神经功能分值优于高剂量组,检验数据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低剂量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高剂量组。

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急性肾损伤、血清电解质紊乱以及渗透压失衡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肾小管渗透压上升,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产生空泡,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等所致,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尿量下降等[8]。同时还可诱发高热、血栓静脉炎、皮肤坏死、组织水肿以及排尿困难等。我院研究得出,预后情况数据对比显示,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高剂量组,检验数据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治疗安全性较高。

另外,甘露醇属于单糖大分子物质,在机体内不会被分解代谢,也不会透过血脑屏障,用药后可提高血浆中胶体渗透压。然而甘露醇具有高渗脱水效果,可使脑组织水分向血管回流,且经肾小球排除体外,因此剂量方面需要合理控制,由上述研究可得出,高剂量的甘露醇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上仍需针对不同部位出血患者合理控制甘露醇剂量,保障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渗透压基底节甘露醇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20%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的调查及启示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渗透压测定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甘露醇有很多用途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