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2020-04-23 06:43曹鹏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卵巢准确率病灶

曹鹏程

(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阜宁)

0 引言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于卵巢上的肿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之一,有良恶性之分,良性肿瘤一般不产生症状,偶有患侧下腹沉坠或牵痛的感觉,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衰弱、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显示,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5 年生存率较低[2]。为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来我院诊治的35 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的35 例卵巢肿瘤患者均可排除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核磁共振检查禁忌证者、精神障碍者及患有其他妇科疾病者。年龄22~72 岁,平均45 岁;其中出现腹部包块、不同程度的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者30 例,病程3 个月至3年,平均1.5 年,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者5 例。

2 检查方法

(1)B 超:患者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充分暴露下腹部及盆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 H z,对患者的下腹壁及盆腔进行纵向与横向扫描,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内部及周围回声等情况。(2)CT: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范围自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以下,先平扫再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输至影像工作站,由2 名以上主治医师对肿瘤作出诊断。(3)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应用体部线圈,先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轴位平扫,检查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SE-T1WI 序列轴位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 扫描,然后应用静脉注射GD-DTPA 造影剂(0.1 mmol/kg),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轴位的增强扫描,显示野为240~320 mm,层间距为1.0 mm,层厚为4~5 mm,扫描矩阵为256×256,重建矩阵为320×320,扫描结束后将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输至影像工作站,由2 名以上主治医师对肿瘤做出诊断。

3 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B 超的准确率为77.1%,CT 检查的准确率为88.6%,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4.3%,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对比(n)

4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CA125检测、B 超、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3]。CA125 是1981 年由Bast 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中检测出的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 结合的一种糖蛋白。CA125 来源于胚胎发育期的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因此,对于卵巢浆液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4],因为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CA125,而结核性腹膜患者的血清检查中CA125 水平也可呈数十倍升高。因此,血清CA125 水平的检测结果在明确卵巢肿瘤的诊断中依据不确切,不单独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中,可用于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估及卵巢癌术前明确有无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炎的诊断中[5]。B 超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查迅速、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检出率较高等优势,但是B 超检查受呼吸运动、腹壁脂肪层、肠道内容物及膀胱内液体等的影响较大,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较低,无法满足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的要求。CT 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查迅速、操作简便、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及周围组织结构、对病变的检出率较高等优势,但是具有辐射性,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具有小血管和低速血流的病变组织,无法清晰反映出病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误诊率较高,影响了诊断的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6]。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性,可多序列、多平面、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及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能清晰地显示出卵巢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7]。

常见卵巢肿瘤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均有不同的影像表现[8]:(1)单纯性浆液囊肿-T1WI 序列扫描肿瘤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肿瘤边界清晰,可见薄而光整的囊壁,T2WI 序列扫描肿瘤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区,病灶内无间隔;(2)囊腺瘤-T1WI 序列扫描肿瘤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区,T2WI 序列扫描肿瘤呈均匀的高信号区,强化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均匀性强化;(3)良性畸胎瘤-T1WI、T2WI 序列扫描肿瘤均呈混杂信号(肿瘤为多房囊实性,T1WI、T2WI 序列扫描瘤体呈长信号,脂肪呈短信号,囊液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内结节和囊壁呈轻度强化;(4)巧克力囊肿-又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灶多呈椭圆形,边缘清晰但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病灶信号不均匀,可见长T1WI、长T2WI、短T1WI、长T2WI 等混杂信号,病灶边缘可见与子宫及周围结构粘连的异常信号;(5)冠囊肿-子宫旁的囊性病变,单房,病灶内的囊液呈长T1WI、长T2WI 均匀信号,囊壁薄、光滑,强化扫描病灶内的囊液无强化,囊壁可呈轻中度强化;(6)Brenner 瘤-肿瘤位于子宫角区,呈结节状,T1WI 序列扫描肿瘤呈稍低信号,T2WI 序列扫描肿瘤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病灶呈高信号;(7)卵巢囊腺癌-多伴有腹水,肿瘤呈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囊壁厚薄不均匀,有结节样突起,囊内实质部分呈不均匀信号,可见分隔和部分坏死区域,强化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8)转移瘤-又称Krukenberg 肿瘤,有明确的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肿瘤为大小不等的囊实性,呈分叶状,多位于双侧附件区,多伴明显的腹水,肿瘤呈不均匀信号,强化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不仅能够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还能够通过肿瘤内部及周围的不同信号特点,提高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卵巢准确率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保养卵巢吃这些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卵巢按摩保养效果没想得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