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陕西省新产业发展评价

2020-04-23 01:34袁文宜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陕西省指标

袁文宜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陕西省在经济总量上虽然不是很大,但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在经济上追赶超越就要在这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发展新产业,这对于陕西省的新产业发展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跟随大趋势把握机会这对于陕西省提升产业结构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新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陕西省作为高校多,培养了技术人才,为新产业发展打下了科技基础。科技创新对于新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将新技术运用到传统产业中,或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领域形成新的从未出现过的产业链。

二、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

传统产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他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不可否认其对经济规模的贡献,但是长此以往必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还有高污染,比如在冬天西安的雾霾已经屡见不鲜,深度的工业化已经严重的污染了环境,虽然陕西省的轻工业比如纺织业发展良好,但是仍不足以支撑陕西的经济发展规模。新产业主要表现为集约型的经济发展形式,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其发展不再是靠供给,而是主要依靠消费来拉动。

三、陕西省新产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已成为陕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科研能力好、资源配置效率高、效益好的产业,下面对陕西省新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图1 2010-2018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2018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2018年完成增加值264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8%,与上年持平,但是每年的比重都有所上升,2015年到2016年的增速最快,发展势头良好,但近年增速渐缓,但这并不是发展规模变小,而是随着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其产业增加值也随步增加,保持一致发展的趋势,与政府要求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得益彰。

图2 2018年技术相关服务业增速

从上图可以看到,两者的增速基本上是处于相同的水平,但是商洛市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速在2018年跳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

2018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有3138家,较上年多了930家,增长了42.06%,全省的66.54%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7188.28亿元,增长26.98%。陕西省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最多,占比为40.58%;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类企业、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新材料企业,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6.96%、11.63%、11.41%。

图3 陕西省各个地区第三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可直接体现陕西省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新产业的发展具重要的作用,从上图可见基本上每个地区的三产占比都是逐年上升的,西安市的三产占比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特别是铜川市这几年变化最为明显,2018年其三产占比仅次于西安市。安康和商洛市的三产占比基本上没有变化。

四、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各项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陕西统计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以及各网站,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2年到2018年的数据,用来分析陕西省新产业的发展水平。其中由于部分数据存在一定的缺失,采用平均值、插补法、直线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处理。程中能够更科学化、准确化的进行测度,符合文章的研究目的。

熵权法是一种可用于多个研究对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研究结果主要依赖于客观资料,几乎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很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主要思想是根据各指标变异性的大小,利用信息熵来确定相关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客观权重,并进一步计算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

本文需要评价的对象具有个评价指标,主要是新产业每年的变化发展状况,则按照其自身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下是原始数据矩阵R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

分别计算在第i项指标下,第j个测度对象的标准化数据在n个测度对象的标准化数据总和中的比重: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程度

fj=1-ej

计算该指标的权重:

新产业发展指数的测算为了解陕西省新产业发展的水平,构建新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对陕西省2012-2018年的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到的熵值和权重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熵值法的基本原理,指标数值波动幅度越大,说明这个指标反映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则计算出来的熵值就越小,权重越大。2012-2018年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在16个体指标中,熵权大于0.7的有3个,发表科技论文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总额、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的权重最大,客观地从数据本身出发,表明科技论文对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可见其对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规上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权重为0.05155,权重最低,其对于新产业发展贡献较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绝对值已经经过逆化处理,故其指标为正向。也可能是所选指标太过于狭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陕西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存在一定的不足。

表1 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指数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

本节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观察陕西省新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以及3个子指数的变化情况,分析陕西省新产业发展的水平变化,旨在发现陕西省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短板。

表2 科技创新各指标评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论文对于科技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且其在这几年发展上有很大的突破,从2012年的0.09上升到2018年的0.18,是所有评价指标里上升最多的,此外陕西省的新技术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专利申请虽一直在上升,但是在17年却下降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规上R&D人员全时当量发展势头处于较为平稳的阶段,但应加大投入,对科技创新将会产生重要作用。可见其发展趋势并不是稳步的逐年上升,也存在波动的情况。

表3 2012-2018年产业升级发展综合评价值

从上表可以看到最后一项指标的发展最好,对于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这几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陕西省的电子商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规上新产品销售收入一直成波动发展,在2018年降到最低,未来需加大发展。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普及程度,从上表可见,其发展对比于其他指标发展趋势较好,陕西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农产品可和互联网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农产品产销模式,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杨凌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区示范园,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需求,极大的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

表4 2012-2018年经济转型下各指标评价值

从上表可见,陕西省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的综合评价值为0.14最大,规模一直稳步上升,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其发展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其作为新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对陕西省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早就有软件业务但是现在的软件业务和传统的软件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上升,表明由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慢慢的成为现实。

表5 2012-2018年陕西省新产业各分项指标综合评价值

图4 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总指数和分项指数指数

由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指数表中可以看到,2012-2018 年陕西省新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5年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自2016陕西省新产业年之后,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指数呈现大幅度上升,这说明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实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量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在2012-2018 年这十年间,2016 年是个转折点,2016年快递业快速发展,全省限额以上的企业网上的零售额增长63.3%,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新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好,陕西省经济经历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后,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的压力,传统增长动力已经不能再支撑起经济的持续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在新兴产业扶持方面比较重视,中央财政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结论

近年来,通过以上对陕西省新产业发展情况的评价,发现,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陕西省在深度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注重其自身优势,找出其劣势。新产业发展最好毫无疑问是西安市,渭南和宝鸡发展的也很好,所以关中不管从新产业发展实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都远远领先于陕南和陕北,但是发展要讲究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故这三大区域要根据自身优势,立足资源禀赋,采取适合本区域的新产业发展模式,取其长处。互联网已经成为培育壮大新产业的关键载体,互联网本身就具有深度融合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多个产业串联起来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链,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还激发了新兴市场,现在的线上线下新零售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消费空间,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更便利的服务、更丰富的业态,引领需求侧升级。

对陕西省新产业进行评价过程中,由于难以收集到相关地级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所以只进行了横向上的分析,并未对比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别发展。新产业的统计工作和数据公开操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陕西省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