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二轮备考的策略

2020-04-24 14:46于道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于道科

抓住重点 打造亮点

一、加强审题训练,根据指令,审准题意

虽然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但根据指令审准题意,仍是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审准题意是得高分的前提,历年来在审题立意上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的高考低分作文有很多,正如江苏高考阅卷组原组长何永康教授所言:“跑题,意味着彻底失败。”

在二轮复习审题训练中,考生要特别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结合2019年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仍将是2020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趋势。对于这类题型,考生要注意根据指令,审准题意。比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考生必须面向本校(复兴中学)的同学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这里的三个指令很重要:面向本校同学、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写演讲稿。如果考生没有完成其中任何一个指令,作文均被判定为偏题。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型作文按照任务指令行文很关键。知晓审准题意的重要性,考生还要不断训练,在摸爬滚打中,提高审题的准确度。

此外,考生也要注意其他类型作文题的审题训练。比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要求以“调和”为中心词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个题目是材料作文,初看平淡无奇,但在2019年的考场上,很多考生感到并不容易。根据阅卷情况来看,没有抓住中心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的考生比比皆是,有的仅抓住“物各有性”,有的仅抓住“酸甜苦辣咸”且浮于表面,有的甚至只抓住“人亦然”。其实,考生只要仔细分析中心句,就知道材料主要说的是“物各有性,调和相生”,由此联想到物、事、人作文即可。对此考生既可以关注时事,从大处思考进行写作,如有的考生写《给特朗普的一封信》,奉劝美国不要挑起贸易摩擦,斗则两败,和则两利;也可以从个人的小处着笔,写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有的考生以“南瓜小米粥”为题来谈调和,非常精彩。由此可见,材料作文把握住材料的核心很关键。

二、积淀内化,度人量己,打造亮点

1.积淀内化素材,提升综合素养

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高考越来越近。除了将已有的素材一材多用之外,考生如何进一步积累素材?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两种策略来应对。第一种是读书看报。读要有重点——着重关注国家大事和相关的社论时评。这种积累既是积累素材,积累知识,也是对思维的训练。第二种是互帮互助。如通过同学交流、演讲等形式,拓展视野,积累素材,启发思维,使思考走向思辨和深刻。比如在时事素材方面,考生应当关注“一带一路”“精准扶贫”“英雄表彰”“国庆阅兵”等具有社会意义和家国情怀的事件。考生作为国家的公民,应当通过这些来积累内化公民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对此,考生应该有以下几点意识:

(1)积累鲜活素材的意识。2019年、202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带给我们哪些感动,引起我们哪些思考……有的是考生已经积累的,需要温习消化,有的是则需要继续积累。如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国家荣誉获得者等。

(2)强化文化底蕴的意识。考生要多阅读文化经典,关注传统文化,积累文化常识。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满分作文《渺小与不朽》,考生在写“热爱劳动”的演讲稿时,就引用了《诗经》中劳动的场景。“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诗人,历史的尘埃掩去了他的姓名,却盖不住他不朽的诗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多少年来,多少中华儿女就如这位诗人所写的一般,耕地,织衣。在漫漫的长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无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涟漪。”

(3)注重思辨性、哲理性。考生需要把积累的素材作深入思考,思考一材多用的问题。如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作文题围绕“劳动”主题写作的时候,考生就可以从《平凡的世界》中找到很多可写点,如孙少平在煤矿劳动、孙少安做队长带领大家劳动等。再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围绕“强国有我”的主题写作,考生可以引用材料中的语言和素材,或作为题目,或作为“由头”,或作为素材等。

2.度人量己,打造亮点

所谓度人,就是忖度人,考虑别人怎么写;所谓量己,就是考量自己有什么能力,怎么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简而言之,度人就是避免撞车,量己就是打造亮点,考生可以从题目、由头(引入议论的话头)、素材、说理、文采等方面打造。

(1)文采。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的语言乏味,提高文采度就是打造了亮点。可以肯定地说,作文文采度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快速实现,但并非无技巧可言。考生可以采用积累引用化用和表达技巧运用这两种方法提高作文文采度。在二轮复习时期,备考的重点在于回顾性积累和拓展性积累,考生把自己的积累尝试在平时的训练和高考中引用化用,虽然有些功利,但也切实可行。如高考优秀作文《追梦青春无怨悔,接力圆梦代代功——致2035年18岁青年的一封信》里引用化用得就很好。开头的“见字如晤”就是中国早期(明代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字面意思是见到这些字就好像当面见到人一样,多用于写信时;然后采用“并列式”的主体结构:“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振兴中华,吾辈之责”。此外,考生在作文中要灵活运用表达技巧,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来表现语言的文采度。平时考生可以有意识地仿写,尤其是在二轮作文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考场上就会有强烈的运用意识,高考作文就会速见成效。

(2)结构。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当对“递进式”结构的运用进行强化。“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由表及里,能够较好地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做法,考生可以按照“三问”层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可以下定义,可以提出观点;“为什么”在解释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当然,递进的方式不一,也可以采用“摆出现象——分析危害——挖出根源——指出办法”等方式。

简而言之,如果考生在二轮复习时能抓住重点,打造亮点。那么考生的作文一定妙不可言!

聚焦核心热点,加强规范训练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区的高考卷,作文命题的方向指向了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作文命题直面现实。让考生在直面现实中彰显自己的鲜明个性和思想深度,道德、忧患、责任、环境、发展、生命价值已经成为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也是高考作文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考生在作文复习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每天坚持积累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的热点素材。考生可以把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背过的名句、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等材料集中起来,按美德、立志、情感、成才等关键词进行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训练准确审题的能力。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作文就越有深度。

3.注意各种作文形式的交替训练,坚持每周的定量练习,认真做好自评和互评,对照作文评分标准,逐项进行升格训练。

此外,考生平时进行的作文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很多考生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一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对此,考生要进行规范训练,减少失分。

猜你喜欢
文采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