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研究

2020-04-24 09:20徐超
电子商务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区域经济

摘要:为了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是促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现状,提出依据,阐述建设路径,总结效果和社会评价的步骤,表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支持产业链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提升了专业群学生的就业质量,形成产业链与专业群的良好互促互进。

关键词: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双高”引领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协同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ZYYB2019025)。

引言

2019年4月1日,教职成〔2019〕5号文件,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新时代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方向。

“双高计划”在深入落实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学科引领,突出特色”的原则上,坚持产教融合,突出“以学科建设”的重点,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模式中实现区域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在高职院校服务产业转型能力的同时形成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核心競争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高职示范校项目之后,面对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产业变革中,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向复合型技术人才方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围绕学生展开职业素养、通识能力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

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与市场需求日益上涨的今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仅为20%左右,这一现象充分暴露出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上无法适应于当前新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对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发展专业群过程中,总结出的以下四点问题:

1.1 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的发展不匹配

电子商务的专业群建设落后于产业链的发展,无法同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电子商务专业在2004年成立,成立伊始本专业培养目标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商务活动和企业内部信息管理,适应企业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信息管理的技能。而在2019年的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经济常态,传统的商务企业类型已升级为网络零售、跨境电商、微营销、旅游信息化,然而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无法跟进新业态下产业链的发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不能系统性提供岗位人才需求。

1.2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错位

若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可以围绕产业链进行设置,可以实现专业群与新业态下的产业链中的环节对接,造成专业群与产业链的衔接性弱。追其根源在与高职院校开展的专业群建设没有以服务区域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专业群建设是在对建业的重组与整合,这种组建需要建立在深入调研产业,了解产业链的业态的基础上发挥专业组建的集群、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优势。避免专业群间各个专业间的不必要的内耗。

1.3 专业群内部资源深度融合不足

专业群的建设首先是专业的组建,但这也仅仅是专业群建设的初始,更为重要的专业边界的突破是为实现专业群内部资源的深度互溶,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专业群内各个专业边界的打破有助于专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否者形成的专业群,在其内部会出现互相排斥与资源争夺的现象。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各个高职院校重视专业群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专业群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发挥群的效益;课程体系的建设,指明群内资源整合的方向及依据。

1.4 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不同步

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广泛并且深入的应用新技术与工艺,致使产业集群中的产业链的不断升级,产业集群内部岗位分布将随之变化。只有深度的产教融合基础上建立的专业群才能适合这种服务于区域产业集群的专业群与产业群的专业群的动态优化。需要改变当前的专业群的建设上的产业主体缺乏参与性,主动性以及动态调整。

2、专业群建设目标

高职院专业群的建设要符合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的建设与动态优化结构、布局实现与产业的对接,进而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培养出适应并能引领产业升级转型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根据产业新业态,选择专业基础相通、技术相近、岗位相关进行并购重组,完成专业群组建。同步于产业机构的调整,实施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群深度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区域经济产业集群能力要求,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群为中心,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建立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基础共享确定资源共享,学校整合现有的校内实训环境,重组为校企共享性培训平台。企业确立标准,校企共同遵循行业标准。在校企共同努力的平台上,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有效提升服务产业群的能力,推动了产业服务社会能力。

3、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群建设路径分析

电子商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之电子商务产业链,围绕电子商务专业链为中心的专业群定位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在就业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定位引导了学生就业方向及学生对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认知;在创业方面,专业群的定位满足服务于电子商务产业链,从而实现全局统筹电子商务行业。坚持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群建设,才能满足未来的就业,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群建设分为以下几点:

3.1 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专业群建立

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群的建立是围绕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发展,打破专业的壁垒,贯通专业间的基础知识,强化专业间的共性,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产业链。

涵盖计算机技术及金融学科的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目前高职院校的院系设置已经被不能满足这种综合性专业的需求,必须进行调整。围绕产业链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群的建立分为普通型电子商务专业群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在资源上共享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分别面向内贸和外贸出口的特点和定位。

3.2 深入发展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深度对接合作,在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中,包含产业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产业链。依托电子商务行业,搭建职业教育共享平台,校企携手实施教学、实习、培训一体化,实现校企深度对接合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与创业。电子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了产业链的特点,涵盖课产业链中的实际工作环境,岗位标准。

3.3 业务流程与载体式的课程体系建立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体系采用的是基礎课与专业课。专业群的建设需要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实现专业群内地的基础课共享共建。电子商务的整个产业链,需要学生清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所需岗位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及状态。动态的岗位需求,需要毕业生有宽泛的专业基础,才能适用于岗位的调整与变化。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需要交叉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工科与文科这两大学科,使毕业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融入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的课程标准,是校企深入合作,按照“业务流程引导,职业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的思路,实现校企无缝连接。

4、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

由于区域特点及区域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决定了专业群建设中的设置、课程和实训体系。服务于区域产业,突出区域产业链,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根本目标。

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于产业集群的分布,可以在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上,动态提供企业的用人需求。目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都是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如,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在课程上实现与岗位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

4.2 面向企业,制定课程体系

辽宁区域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在初级和中级岗位上,分布在销售、编辑、客服、网站运营总监、产品经理等,在中级岗位上招聘有多年的从业经验的人员。对于面向毕业生实际情况,立足初级岗位要求,向中级岗位拓展。从工作内容和认知要求上进行分析,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技能、素质上重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4.3 打造有效的双师队伍

在发展迅猛的“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行业的创新与行业间迅速融合,学校中的实践操作无法跟进不断更新的技术,进而产生学校教学知识的滞后性,引进行业专家或是企业人员进入校园进行讲座可以解决短期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但是根本解决脱节问题需要保持学习,紧跟企业步伐,投身企业一线。可以采用挂职锻炼、顶岗、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一线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实战能力的加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改革发展任务之一,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需要做好双师队伍建设规划,以专业群为基础进行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等教师队伍,以高标准引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等,进而进行针对性施策,并从政策、经费、管理等方而给予保障,以确保建设质量。

4.4 深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实战经验的积累,针对区域产业进行有效支撑。

“双高计划”指出,面向区域产业,需要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实时跟进完善与产业对接,完善对专业资源与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最终体现专业群的服务性,实现把高校的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使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融入先进的产业技术、工艺、规范。使课程资源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开放共享。把专业群的建立基于拥有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队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教材与教法的深化改革,实施课堂革命,推进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建立机制。

参号文献:

[1] 商玮.高职电子商务中高端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服务”专业群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2):20-23.

[2] 刘震.基于高职院校跨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商务,2017(12): 69-70.

[3] 刘记.基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16-19.

[4] 韦群锋.基于电商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4): 153-154

作者简介:徐超,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区域经济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发展思路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