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0-04-25 11:36福建省晋江市陈埭中心小学丁红红
数学大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斯数学知识创设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中心小学 丁红红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并且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氛围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进行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在探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中情境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已被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喜爱,可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内涵认识肤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流于形式,仅仅为了表现课堂的生动性,没有把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教给学生,机械地进行情境创设,忽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计算能力和探究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时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增加了其对问题的困惑,没有达到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这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很好地进行思维过渡,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引入趣味故事创建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2.依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将数学问题情境化,让学生投身于情境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体验和思考去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体的东西,把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列举,比如易拉罐、粉笔等,同时让他们对物体进行分类、观察和讨论,描述出圆柱体的特征和构造特点。这样做会激发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不会有厌烦,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获得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3.立足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呵护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总保持着一种好奇心态,他们会不自觉地接近周围的新鲜事物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教师要讲授《探索规律》这一内容时,可以用高斯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高斯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在他十岁那年,数学老师在班级里出了一个计算难题:1+2+3+4+……+100=?这对于刚刚学习过加减运算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运算量很大的算术题,正当他们在一个个往上加的时候,角落里却传来高斯的声音:“老师我算出来了。”到底高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算出如此复杂的算术题呢?以高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开动脑筋,进入找规律这个课堂情境当中,这样教学活动会事半功倍。

4.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明确教学意图和教学目的之后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行思考和锻炼,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训练与生活的买东西结合起来。过节了,家里面要新添一些东西,全家人一起上街了。妈妈买了两斤苹果,每斤苹果5 元,买了三斤香蕉,每斤3 元。爸爸给妈妈买了一条新裙子,花了145 元,还给小军买了一套衣服198 元,最后在超市里买了一堆零食和晚上要吃的菜,花了201 元,问小军家今天总共花了多少钱?生活中买东西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运用生活实例进行计算可以拉近他们与数学的距离,降低陌生感,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其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创设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灵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以现实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推动教学质量不断努力和奋斗。

猜你喜欢
高斯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数学王子高斯
天才数学家——高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