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4-25 08:51牛辉鲍朝辉高乾坤耿端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二聚体预测值灵敏度

牛辉,鲍朝辉,高乾坤,耿端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深静脉血栓属于骨科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进展后的肺栓塞是造成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并预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一半左右深静脉血栓发病极为隐匿,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影响了疾病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1]。D-二聚体属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够反应出人体交联纤维蛋白与继发纤溶活性的敏感指标,其在人体血液中浓度上升提示了血管循环系统发生急性血栓,尤其是应用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中意义显著[2]。Wells评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临床预测评分法,它将医生的主观经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评估,临床应用更加方便简捷。本研究观察了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210例,其中男性143 例,女性 67 例;年龄 28~64 岁,平均年龄(51.10±10.24)岁。纳入标准: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⑵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无深静脉血栓;⑶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⑵有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血液系统疾病等;⑶近1周服用过抗凝药物等。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后常规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颈椎手术患者采用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路手术;胸椎骨折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椎体压缩骨折采取后路椎体成形手术;后凸畸形采取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

1.3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ml,枸橼酸钠(1:9)抗凝静脉血,血浆3000r/min离心20 min,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变化情况。

1.4 Wells评分 术后3d对患者进行Wells评分,评分≥3分,则疑为发生深静脉血栓。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与非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10例患者术后共有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中相符,经多普勒超声诊断并行血管造影确诊[3],血栓发生率为7.62%;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深静脉血栓组)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无深静脉血栓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D-D水平比较 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第1d、第3d和第7d D-D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患者(P<0.05),其中术后第 7d水平最高(P<0.05)。 见表 2。

2.3 D-D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ROC曲线 D-D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ROC曲线参数见表4,可见术后7d D-D的诊断价值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 0.943,P<0.05,截断值为 4.90g/m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9.80%和90.72%。见表3和图1。

表1 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与非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n)

表2 两组手术前后D-D水平比较(x±s,g/ml)

表3 D-D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ROC曲线参数

2.4 Wells评分判断深静脉发生的价值 Wells评分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74.74%、19.67%和97.32%。见表4。

2.5 D-D联合Wells评分断深静脉发生的价值将术后7d D-D和Wells评分进行联合判断,其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15/16)、71.13%(138/194)、21.13%(15/71)和 99.28%(138/139)。

表4 Wells评分判断深静脉发生的价值

图1 ROC曲线

3 讨论

脊柱手术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手术,手术多为III级以上,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失血量多,术后卧床时间长,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疾病[4,5]。术后深静脉血栓多为无症状性,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6-9]。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快捷的优点,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常用手段,但是在早期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在超声中的表现未呈现特异性,无法早期及时进行诊断[10]。

D-二聚体是凝血酶、凝血因子与纤溶酶共同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产物,作为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对于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极为重要[11]。在临床上,D-二聚体常常被作为血栓性疾病的筛查手段[12,13]。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发病前D-二聚体显著升高,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治疗结束后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此时D-二聚体含量恢复正常[14]。因此早期检测及持续定期检测能够提高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D-二聚体含量还可提示血栓大小的变化,D-二聚体对于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还有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的作用[15]。

本研究中,Wells评分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74.74%、19.67%和97.32%。将术后7d DD和Will评分进行联合判断,其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5%(15/16)、71.13%(138/194)、21.13%(15/71)和99.28%(138/139)。以上结果证明Wells评分在排除血栓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但Wells评分是根据临床表现来进行评价打分,在明显的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效果不佳,而且由于临床医生的阅历、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会对Wells评分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本研究显示,210例患者术后共有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为7.62%,说明接受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相对常见,应引起临床重视。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第1d、第3d和第7d D-D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术后第7d水平最高,说明对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体内DD水平逐渐升高,且更为明显。通过对D-D判断深静脉发生的ROC曲线分析发现,可见术后7d D-D的诊断价值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P<0.05,截断值为4.90g/m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3.80%和90.72%,说明D-D可以作为筛查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本研究优势在于分析了D-D作为筛查深静脉血栓的指标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同时受到样本量有限等因素影响,未能在选择抽血的时间点上没有连续每天检查 D-二聚体及深静脉血管彩超进行对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脊柱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D-D水平较高;术后D-D水平在判断深静脉血栓发生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聚体预测值灵敏度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