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SAA水平的临床意义

2020-04-25 08:51陈伟项雪莹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硬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陈伟,项雪莹

(1.洛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河南洛阳 471000;2.洛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洛阳471000)

急性脑梗死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增高,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及早准确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利于临床制定及调整干预方案。既往临床研究认为,血清抵抗素(resistin)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其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速度,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引起心脑血管诸多病变[2]。此外,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炎性标志物。血清SAA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感染性疾病中可异常增高,其增高幅度与急性时相反应程度与进程密切相关[3]。同时,SAA还是一种肝脏合成的载脂蛋白,可在炎性反应中调节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其血清含量异常波动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高度相关,故多用于此类疾病的病情与预后评估[4]。本研究即探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resistin、SAA水平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92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纳入标准:⑴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⑵经MRI及CT等检查确诊;⑶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排除标准:⑴纳入研究前2个月内有手术治疗史、外伤史;⑵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消化道溃疡,肝、肾、心功能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及其他免疫系统病变,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疾病,脑占位性病变、动脉炎。研究组男49例,女43例;年龄49~79岁,平均(64.08±5.87)岁。 对照组男 47 例,女 45例;年龄 46~78 岁,平均(63.86±6.02)岁。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再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将研究组分为重度组(28例)、中度组(23例)、轻度组(41例),根据梗死面积将研究组分为大梗死灶组 (25例)、中梗死灶组(24例)、小梗死灶组(43例)。NFD 评分 0~15分为轻度组、16~30分为中度组、≥31分为重度组。病灶直径≤3 cm为小梗死灶组;3 cm<病灶直径≤5 cm为中梗死灶组;病灶直径>5 cm为大梗死灶组。

1.2 方法 入院后第2 d空腹抽取4 ml静脉血,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选取美国Bio-RAD公司550型酶标仪,试剂盒购于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多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的比较 研究组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x±s)

2.2 不同病情程度分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的比较 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NFD分值)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比较(x±s)

2.3 不同病灶大小分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的比较 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患者(P<0.05),中梗死灶组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灶大小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比较(x±s)

2.4 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F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与其NF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系(r=0.807、0.791,P<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全球范围内多发脑血管病症,且致残率与病死率高,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的干预措施则可引发不可逆性损害,对其生活质量、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准确诊断及评估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是临床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探索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实验室指标成为当前神经病学的研究热点[5,6]。

本研究中,研究组血清resistin、SAA水平较对照组高,且梗死面积越大,血清resistin、SAA水平就越高,这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SAA水平异常增高,且与患者梗死面积密切相关。resistin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其血清含量异常增高可加快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7,8]。同时,resis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及其他炎性因子含量关系密切,可引发、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重要独立危险因素[9,10]。相关研究还指出,resistin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诱导平滑肌细胞迁移等机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并减少促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致使斑块纤维帽变薄,增加不稳定斑块形成的风险[11]。此外,resistin可在促炎因子刺激下合成、释放至血液,而血清resistin还可刺激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释放,以此于机体中构成炎症正反馈途径[12]。

SAA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程度的高敏性血清指标,其血清含量可在急性炎症发生后异常增高。炎性反应贯穿急性脑梗死发生及进展整个过程,而SAA在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参与、促进作用,机体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后,血清大量炎性因子合成、释放,可促使SAA含量急剧增高,并特异性结合于高密度脂蛋白,置换高密度脂蛋白上载脂蛋白A-1,降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并减缓胆固醇逆转运与清除,增多脂质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3,14]。薛路等[15]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AA及resistin水平显著增高,且和NIHSS评分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NFD评分越高,血清resistin、SAA水平就越高,与上述学者研究观点具有一致性。这提示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A水平评估其神经功能状态,以此调节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resistin及SA A水平异常增高,且在不同病情程度及病灶大小患者中增高幅度不同,其血清含量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硬化神经功能脑梗死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