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例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2020-04-25 08:51陈惠瑜邱华红方文婷钟汇吴志辉徐两蒲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念珠菌耐药性耐药

陈惠瑜,邱华红,方文婷,钟汇,吴志辉,徐两蒲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约3/4的女性在育龄期至少得过一次,其中一半患者经历复发,5%~8%的女性1年内症状发作大于4次,(为复发性VVC,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1],影响着社会各阶层女性的身心健康。且由于抗真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使用、不规范的诊疗等原因,严重干扰了VVC的诊断与治疗[2]。不同地区VVC念珠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不同,不同种类的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有必要监测医院的念珠菌分布及耐药性,了解念珠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获得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资料,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并为经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773株标本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妇科初诊患者,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32.5岁,患者在就诊前未使用过抗真菌药物,无并发其他生殖道疾病。具有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等典型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和假菌丝,进一步行真菌培养。

1.2 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YBC卡进行念珠菌鉴定,药敏试剂盒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条,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CLSI)M100-S27标准[3]判读药敏试验结果。质控菌株为白色念珠菌ATCC90028、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克柔念珠菌ATCC6258,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3 统计处理 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念珠菌菌种分布特征 在2013年-2017年773例妇科女性患者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比例最多,构成比58.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构成比31.7%,比例呈上升趋势,见表1。

2.2 VVC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见表2。

2.3 VVC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变迁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逐渐增多及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生殖器念珠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多,有研究报道念珠菌感染已成为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的女性阴道感染的第二大病因[4]。并且随着抗真菌药物的频繁使用,念珠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显示我院在773例妇科女性VVC患者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光滑念珠菌次之,与李前辉等人的统计结果[5]相比,我院光滑念珠菌的比例更高,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加强光滑念珠菌流行病学的监测及评价,明确光滑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危险因素和耐药性变迁。

表1 2013年至2017年各年念珠菌分布及构成比

表2 VVC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表3 2013年至2017年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

本结果白色念珠菌敏感性最高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二者虽然具有较高抗真菌活性,但由于存在肝功能损伤和肾毒性大等副作用,临床应慎重使用,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物。而氟康唑具有高效、低毒、可口服等优点,是临床早期经验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但是近年来,由于氟康唑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作为高危人群预防念珠菌感染的药物,使这种药在人体内长期处于亚治疗水平,引起耐药性增加[6]。本结果发现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类药物的耐药性高达15.1%,与冷珊珊等人的统计结果[7]相比,我院白色念珠菌耐药的比例更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的耐药性明显增高,耐药率约20%,应引起足够关注。伏立康唑作为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较氟康唑具有抗菌活性更高、抗菌谱更广、生物利用度更高等优点,其抗菌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去甲基酶活性而阻断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本结果表明其耐药性呈逐年迅速增长趋势。特别是2017年耐药率高达30.9%,可能的耐药机制是药物作用靶位改变、靶酶改变、生物被膜介导的耐药、呼吸缺陷等,但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本结果还发现,光滑念珠菌对5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在近5年来未见明显改变,且整体耐药性低于白色念珠菌。

目前,针对VVC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⑴去除病因。念珠菌是阴道的正常寄生菌群之一,在阴道微环境破坏、微生态平衡失调及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滋生繁殖成优势菌致疾病发生,因此应尽早去除病因,控制疾病发生发展。⑵规范治疗。对于VVC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真菌的规范化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防耐药株的产生。⑶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乳酸杆菌活菌微生态制剂可分泌大量的微生物因子,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同时竞争抑制致病菌的黏附,其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及降低复发率[8]。⑷免疫治疗。唑类药物耐药率的逐年上升现状,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抗真菌药物,VT-1161抑制剂和NDV-3A疫苗有望成为新的治疗VVC的药物[9-11]。

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主,白色念珠菌对康唑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念珠菌耐药性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苏州某三甲医院念珠菌菌血症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HIV-1耐药流行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