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大宗茶鲜叶比较研究

2020-04-25 07:15邢瑶唐锁海梅菊芬徐德良
中国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芽叶福鼎机采

邢瑶,唐锁海,梅菊芬,徐德良

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10036;2.江苏省茶叶研究所,214063

茶叶采摘因季节性强、用工多,一直是困扰茶叶生产企业的难题。近年来,江苏茶叶生产劳动力不足现象不断突显,采茶用工占全年茶园管理用工的比重较大[1],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机械化采茶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机械采摘过程中仍存在碎片率较高、鲜叶老嫩差异较大等问题,影响茶叶品质。已有研究表明,机械采摘茶树鲜叶产量、茶叶碎片率、采摘率与茶树品种有重要关系[2]。在名优茶机采研究中,骆耀平等[3]根据不同茶树品种节间长度、展叶角度的差异认为,浙农139相比浙农113和龙井43更适宜机械采摘。通过比较机采、手采乌龙茶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以及节间长度和展叶角度,游小妹等[4-5]筛选出丹桂、黄观音等8 个机采效果较好的品种,且其中不同茶树品种适宜机采的芽叶标准和季节也有所差异。

由于茶叶采制成本高,夏茶收益较低,江苏多以采制春季名优绿茶、红茶为主,致使夏茶资源浪费。现有的机采技术可以降低采摘成本,用以加工大宗茶,尤其是大宗红茶,能够丰富江苏茶产品类型,提高夏茶有效利用率,但适宜本地区广泛种植的机采茶树品种少有报道。本试验在主产红茶的江苏宜兴玉山基地对5 个广泛种植的无性系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采芽叶组成和机采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本地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配套机采技术,推广应用到茶叶生产中。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与材料

试验于2018年在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宜兴玉山基地进行。参试茶树品种为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 号,均为10 ~15年生,行间距150 cm,5 个茶树品种茶园的管理状况基本一致,耕层土壤pH 4.6、有机质9.85 g/kg、全氮0.96 g/kg、碱解氮72.03 mg/kg。

2.试验设计与调查方法

(1)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品种试验面积为0.67 hm2,机采前1 个月施用尿素和45%N∶P∶K(15∶15∶15)复合肥各100 kg,待茶树嫩梢长至一芽四五叶时,利用川崎NV60H单人采茶机进行机采试验。

(2)调查方法

农艺性状调查:机采前,用钢卷尺测定不同茶树品种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5次重复。树冠覆盖度(%)=树幅宽度×100/行距,每个品种固定5个调查框,调查框大小33 cm×33 cm,调查机采前各品种的发芽密度。

机采芽叶组成调查:随机抓取各品种茶树鲜叶100 g,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一芽五叶、碎片分级统计个数,5 次重复。计算标准芽叶个数比率(%)=(一芽一二三叶个数)×100/总数,碎片芽叶比率(%)=碎片个数×100/总数。

机采产量的测定:大宗茶叶的机采以一芽三四叶为主,夏茶的适采期为标准芽叶达到60%即可开采[6],在一芽三叶所占比例达到60%时进行机采。分别称量每个品种机采鲜叶质量和加工大宗红茶干茶质量,每个品种3 次重复,并计算出每公顷鲜叶产量和干茶产量。

3.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 软件整理,用SAS 9.3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SD 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前性状的研究

机采茶园的品质和产量受茶树高度、覆盖度、叶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茶树树冠高度与茶叶的生产管理有关,适中的树冠高度,有利于生产管理。相同行距下,树幅宽度越大、树冠覆盖度越大,采摘面也越大。为维持茶树正常的新陈代谢,茶树树冠应有一定的叶层厚度,其数量和品质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3]。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前性状记录如表1。

表1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前性状

5个茶树品种的树冠高度表现为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锡茶5号>浙农139>龙井43,其中福鼎大毫茶和锡茶5 号的树冠高度显著高于龙井43。福鼎大毫茶和锡茶5 号的树幅宽度显著高于龙井43 和浙农139,且两者树冠覆盖度显著高于龙井43。5 个茶树品种的叶层厚度依次为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锡茶5 号>龙井43>浙农139,其中福鼎大毫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福鼎大白茶显著高于浙农139和龙井43。

发芽密度影响机采茶叶产量,发芽密度大的茶树品种,其产量也较高。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前发芽密度调查结果(图1)表明,5个茶树品种发芽密度依次为龙井43>福鼎大白茶>锡茶5 号>浙农139>福鼎大毫茶,其中龙井43 的发芽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生长势最强。

图1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前发芽密度

2.不同茶树品种机采芽叶组成的研究

标准芽叶比率可以反映机采鲜叶的嫩度和匀度,机采鲜叶的整碎也反映了试验品种的适采性。统计不同茶树品种机采芽叶组成如表2。

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标准芽叶计算标准芽叶比率,福鼎大白茶的标准芽叶率最高,其次是锡茶5号、浙农139和龙井43,且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 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福鼎大毫茶的标准芽叶率最低。机采鲜叶的碎片率为福鼎大毫茶>锡茶5号>浙农139>福鼎大白茶>龙井43,且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3.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后产量的研究

在相同管理条件下,机采鲜叶数量越多、加工后的成茶品质越好,说明茶树品种越适宜机械采摘。计算不同茶树品种机采鲜叶产量和机采叶加工而成的大宗红茶产量分别如图2、图3。

表2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芽叶组成

图2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鲜叶产量

图3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叶大宗红茶产量

由图2和图3可知,不同茶树品种机采鲜叶产量和加工大宗红茶产量均表现为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龙井43>锡茶5号>浙农139。其中福鼎大毫茶鲜叶和干茶产量显著高于浙农139 和锡茶5号,与龙井43、福鼎大白茶差异不显著。

三、小结与讨论

比较参试的5 个茶树品种,在相同适采期条件下,福鼎大毫茶的采摘面最大,且新梢长度最长,但其发芽密度最低;虽然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其树冠覆盖度、新梢长度较低,均影响机采鲜叶的产量和质量。福鼎大白茶树冠覆盖度、新梢长度均与福鼎大毫茶无显著性差异,叶层厚度略低于福鼎大毫茶,发芽密度显著低于龙井43,但显著高于其他3 个品种。根据机采叶碎片率可以看出,龙井43 和福鼎大白茶在5 个试验茶树品种中较适宜机械采摘,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率较低,影响成茶品质,可能是因为龙井43的适宜机采期为春季一芽二叶达到70%时,且龙井43夏季的机采适应性不及福鼎大白茶[7]。比较5个试验茶树品种的机采鲜叶数量和干茶产量,结果表明福鼎大毫茶、龙井43 和福鼎大白茶适宜机采,但福鼎大毫茶的机采叶破碎度显著最高,这可能与其芽叶最下叶着生角度有关[8],且福鼎大毫茶的鲜叶和干茶产量与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没有显著性差异。综上,5个茶树品种中福鼎大白茶最适宜于大宗红茶的机采,但不同品种机采叶加工而成的大宗红茶感官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芽叶福鼎机采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一种基于改进YOLOv4算法的茶树芽叶采摘点识别及定位方法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衰老茶树如何重修剪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