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士情绪管理的效果研究

2020-04-26 09:52于静静葛小玲张文慧
护理与康复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区心理咨询量表

周 旋,李 儿,于静静,葛小玲,张文慧

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杭州 310023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逐渐在我国其他省市蔓延。该疾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因极强的传染性,患者在隔离病区治疗,与此同时,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也处于持续隔离状态,护士作为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研究表明,未接受相关心理培训即进入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等,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也容易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降低工作满意度,不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2-4]。因此,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同时改善隔离病区护士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心理疏导是指心理疏导者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或发展困惑进行疏通和引导,通过信息沟通技巧进行“梳理、泄压、引导”,提高个体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促使个体健康发展[5-6]。本研究将心理疏导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士的情绪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的2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工作,工作中曾直接接触过患者。排除标准:拒绝参加本研究者,中途因故退出者。因研究过程中2名护士突发疾病,13名护士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出本研究,最后纳入205名护士,脱落率为6.82%。其中男10人、女195人;年龄21~55岁,平均(33.27±7.43)岁;已婚149人,未婚56人;有子女128人,无子女77人;大专及以下42人,本科及以上163人;工作5年及以下64人,6~10年88人,10年以上53人;有重大疫情一线工作经历43人,无162人;有传染病病房工作经历94人,无111人。

1.2 方法

1.2.1成立心理疏导小组

疫情初始,杭州市西溪医院成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理疏导小组,主要负责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小组共3人,1名主任护师任组长,组员包括1名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三级心理咨询师。主任护师负责统筹协调、安排工作,以及日常沟通交流;二级心理咨询师负责实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三级心理咨询师负责集体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小组参考心理学相关书籍,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心理疏导方案,主要是通过引导与启发,纠正错误认知,恢复理性思考,使护士通过合理方式把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调节和维持心身平衡。

1.2.2实施心理疏导方案

心理疏导小组成员于每天17:30至19:00前往隔离病区的护士生活区进行心理疏导,持续时间为1周。心理疏导方案:主任护师和三级心理咨询师一起走访生活区,以入住房间为单位,每个房间访谈15 min。主任护师了解护士工作和生活动态,发现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享相关工作经验,使护士感受特殊时期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乐趣,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将工作中存在的感人事迹、先进人物等及时传播给护士,并让工作表现优异且情绪稳定的护士在生活区与其他护士分享工作经验,引导护士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及时将医院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及感染防控方案、隔离病区的感染防控措施等相关信息传递给护士,将社会报道的不实新闻向护士解释,消除其对新型疾病未知的恐惧,使其安心工作。三级心理咨询师对护士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教会护士如何进行情绪宣泄、心理减压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护士始终将视线聚焦于积极、正性的一面。对于心理负担较为严重的护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该护士下班并充分休息后进行一对一的专业心理辅导,共两次,每次时间30~60 min,通过专业情绪疏导,引导其说出内心存在的问题,必要时鼓励哭泣,并根据个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由心理疏导小组的两名心理咨询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评价隔离病区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通过问卷星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

1.3.1SAS

该量表共20个条目,1~4分分别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至“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5个条目需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量表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其中<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

1.3.2SDS

量表共20个条目,1~4分分别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至“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10个条目需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量表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其中<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1周后护士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护士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护士心理带来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速度快,蔓延地区广,为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初期传播途径及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给防范、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其极强的传染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也给在一线参与救治工作的隔离病区护士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封闭隔离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护士与家人无法接触,缺乏家庭成员和社会亲友的支持,同时需身穿厚重的隔离服持久超负荷工作,易造成精神和体力上的透支,随着护理工作时间的延长,护理人员会有松懈、疲劳、厌战等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和绝望等负性情绪。此外,疫情蔓延引起社会大众的恐慌,社会层面对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抱有很高期望,外界压力也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抗击疫情期间做好隔离病区护士的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3.2 心理疏导有助于减轻隔离病区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研究成立心理疏导小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区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在护士生活区内进行,在一个相对安全、轻松的环境中能适度减轻护士心理压力,而心理疏导小组成员是护士的同事,能够使其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烦恼,释放不良情绪。在心理疏导过程中,通过积极地引导和启发护士,或双方平等、亲切地交流和讨论,探讨工作和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此的想法、观点,引导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心理咨询师向护士介绍心理减压、情绪宣泄等方法,使护士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应对护理工作[8]。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护士,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通过专业的情绪疏导,使其表达内心疑虑,宣泄负面情绪。此外,及时获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疾病知识和防控措施,使护士全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展与转归,对疾病有正确、合理的认知,可减轻其恐慌和担忧的心理;疫情消息透明化,能够帮助护士纠正认知偏差,正确认识现状,增强抗击疫情的自信心,这对于减轻护士在救治工作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很大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疏导前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疏导1周后,护士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病区心理咨询量表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