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祠堂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担当品质

2020-04-26 10:01李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祠堂责任学校

李雄

【摘要】当前,不少学生在家不会主动做家务、不知父母恩;在校缺乏集体观念、不懂得尊重他人;在社会上缺失公共财物保护意识,不善于与人交际……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很重要。笔者自担任广州市白云区大冈小学校长以来,挖掘大冈小学校园中的祠堂文化,梳理论证“担当教育”与祠堂文化的关系,提炼教育理念,从精神文化建设、课程建构实施、活动开展、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祠堂文化;课程文化

多年来,笔者挖掘大冈小学校园中的祠堂文化,再造教育资源,打造“担当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担当教育”与祠堂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而祠堂文化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个人行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此,基于祠堂文化的“担当”教育是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冈小学校园中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氏大祠堂。大岡小学的前身是1949年村建的李氏宗祠学堂。2003年,大冈村斥资修缮了学校内的李氏大祠堂。2013年6月,李氏大宗祠被认定为白云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大岡村的村民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进入祠堂开展各种祭祀礼活动。至今学校内的李氏大祠堂一直让学校使用着,学生们每天与祠堂同相处,在祠堂内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

祠堂文化,以礼之道,立族规家训,制定家族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祠堂的礼制,其中核心要素就是家族的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有对家族的责任担当。它将本族姓先人忠心爱国、孝亲睦邻、迁徙开基、勤俭持家、寒窗苦读等事迹典故,以诗词歌赋、对联等多种表现形式,演绎族姓的担当精神,以教育后代。

担当与大冈小学不可分割。“冈,山脊也”(《说文》),意为脊梁,骨干,顶梁柱。“大岡”,引申为有担当、敢于承担责任、勇挑重担之意。学校于1949年建校,起于共和国诞生之时,回首65载办学史,屋舍几椽,零落其间;师生无多,寥寥可数。所赖大冈人上下同心,苦乐与共,铁肩担道义,战胜了彷徨,经受住了磨难,弦歌高吟,征途如陌上花開。“担当”为大冈小学优良传统,传承和发展为其使命,于今天,每一个大冈人都应当具有“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乐于担当”的综合素养。

二、“担当教育”的育人理念

担当,顾名思义承担;担负起任务、责任等,说一个人勇于担当重任,不计得失。同时,担当也指专门做某事的人。自信的人一般都勇于担当,担当就是敢于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事。古人也说到,包容一切并对其负责,就叫做有担当,正谓之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我校以“责立大冈,任当未来”为办学理念,责立大冈就是以大冈为文化高地,办“有担当”的教育。“有担当”的教育,就是有担当的教育人培养了“有担当”的学生和成就“有担当”教师的教育。学校担当起为师生未来着想,为师生共同幸福着想,担当起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重任。“责立大冈,任当未来”,育担当之品,育有担当之人,是教会学生不找借口,积极选择、坚持并力求创造性地完成份内之事的教育。让师生有智慧面对一切的鲜花和掌声,也有勇气面对一切的困难和挫折。包括担当意识教育、担当能力教育、担当行为教育、担当情感教育、担当品格教育,体现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秉承与汲取。

有无良知,有无担当与责任,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试金石。大冈人在祠堂文化的浸润下,读书做人、进德修业的传统精神一直传承不息。担当是一份责任,对学生而言,不仅要对今天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还要树立起明天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对教师而言,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还要勇敢地担当起引领教育改革的重任;对学校而言,在担任教育中培育担当品格的担当教育,形成“担当教育”的学校文化与特色,意味着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抱负。

三、“担当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建设精神文化,树立“担当”校风

本校以“做个有担当的人”为校训,引导师生遇到自己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挺起脊梁担事,遇到自己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于教师而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担当,学会关爱;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担当,学会钻研;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担当,学会创新。有担当,就是要有澎湃的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有担当,就是要有巧妙的方法和智慧的举措;有担当,就是要有大爱之心和奉献精神。于学生而言,为自己担当,学会求知;为他人担当,学会关心;为集体担当,学会合作;为家庭担当,学会孝敬;为自然担当,学会呵护;为社会担当,学会感恩。

(二)实施结构化的校本课程,培养“担当”素养

本校通过课题研究,进行课程的建设。本校申报市级面上课题《基于“担当教育”理念下的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研究》,经广州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研究、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批准立项,于2016年7月课题顺利结题。本校在该课题的带动下,促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是担为行根,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担当意识,有学习的责任感才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二是学为慧本,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互助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提高智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点亮师生担当的心灯

教育本就是一个育心的过程,如果培育了担当的意识和情感。那么,学生就会有担当的行为和能力了。让担当的心灯一直亮着,体现了教育的过程。让学生“在担当中生活,在做事中成长”,激发学生生命内在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对平凡小事的担当中从心里埋下“责任的种子”,是真正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1.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布置班级环境文化,设计班旗等,培养班级“担当之星”,推行“激励卡”评价机制,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级”评比活动。设立班级岗位,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结合班级实际设立多个责任岗,如,考勤记载岗、门窗开关岗、安全防护岗、电器开关岗、学具提示岗等等,给每个学生提供班级管理服务的岗位,真正做到“事事有岗、岗岗有人、人人有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中,体验付出的快乐及责任意识强化所带来的结果,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

2.利用学校独特的资源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通过柚子树(同心树)开展春华秋实主题活动,如三月赏柚花,通过观、闻、摸、辨、绘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体验春意盎然;秋天(十月)柚子成熟,我们结合传统佳节中秋节,通过采柚、品柚、议柚、绘柚系列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共享中秋团圆之美。通过祠堂文化研究,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缅怀先烈,传承文化,勇于担当。通过读书节、体育节、社团活动、爱心义卖等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担当家长”教育活动。“家长的责任”是我校“担当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把责任教育作为家访或家长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宣传到家。设计“学生家庭担当行为考察表”,内容涉及整理房间、做家务活、孝敬父母、礼貌待客等10多个方面,由家长填写,填好后每月交给班主任老师。

四、建设物象化校园景观,“担当教育”诗意化

将人文景觀和“担当教育”融合在一起,将蕴涵着“担当教育”思想的各类创造性作品充分而艺术地呈现出来,使人们能够从校园景观的中感悟“担当教育”的文化魅力,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担当精神”。除李氏大祠堂外,本校建设“担当文化”诗意景观,如,“思源泉”,李氏大祠堂左边一汪清泉,一个担当娃在泉边担水,“饮水思源,担当于行”,喝水不忘挖井人,从为家庭担水这件小事做起,具有责任感、感恩意识,担当落在行动;“担当大道”,从台阶走上担当大道,首先映入师生眼帘的是具有责任担当内涵的名言警句,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提醒每个人走上担当大道,才有宽广的未来;“竹节林”,担当大道的尽头,一片竹子郁郁葱葱,竹子挺拔向上,让师生感受其担当的气节;“福祉树”,操场上2棵柚子大树,树牌上写着“品柚思根,乘凉感恩”;“怀远路”,在祠堂的右边,一条长长的巷子一直通向大操场,寓意着“慎终怀远,一路进取”;“积善碑”,在怀远路的祠堂外墙上,一块石碑记载着大冈小学的历史、所有学生和老师的姓氏,成为大冈小学百家姓大融合、团结包容的精神象征;“书棋苑”,进入校门的右边,一幅巨大的书卷刻着朱子家训的经典名句,几个书童在下棋,做人如下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挖掘祠堂文化资源,打造“担当教育”,学校文化氛围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养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走出了一条教育创新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简允诗.石碁地区古祠堂与宗族文化探究活动[J].广东教育,2012(9).

[2]子欣.古祠生辉[M].成长出版社,2013.1.

[3吴汉平.小学实施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8).

[4]彭仲成.责任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灵魂[J].魅力中国,2009(17) .

[5]李小月.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冯晓旭,董宏燕.责任教育让我们学会担当——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特色文化建设[J].科学咨询,2011(2).

猜你喜欢
祠堂责任学校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拆迁
我们的祠堂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