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知成智的教学转型

2020-04-26 10:04黄伟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慧文本阅读教学

黄伟

洪超还有一个怪怪的名字——洪劬颉,我曾开玩笑说是“句力吉页”,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洪超的文章,也不无道理。他总是能说出有力度的句子,写出有力道的文章;这四个字还有第二层意思,是他很聪明,有一副好头脑,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而且他有这个能耐、有这个底气表达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倡导“智慧语文”课堂,坚持二十多年不曾转向,表明他的专注与执着。我特别欣赏他的这一份专注和执着,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坐得十年冷板凳,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力和火候的,缺少一点点都不行。这份执着,表明他所坚持的是他认为正确的,是值得去探索的,一个年轻老师能够坚守自己的语文初心,坚持去思考,坚持去实践,本身就值得钦佩;这份坚持,缘于他的探索得到了肯定,受到了欢迎,拥有了鼓掌的人。

现在语文教育领域里,似乎有一股风气,我姑且称之为“面具语文”“行头语文”,在语文之前贴一个标签,马上便摇旗呐喊,振臂一挥,俨然一个教育流派。鲁迅先生说,“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但洪超的“智慧语文”,我还是认可的。为什么呢?

一、抓住了“课堂教学”的突破点

洪超的“智慧语文”,不是对语文进行改革,而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我們教师改不了也是不需要我们教师随意改动的。这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基本信念。但是,洪超的“智慧语文”课堂,我的理解是“智慧的语文课堂”,或“语文的智慧课堂”,重点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上。

他的“智慧语文”课堂,本身也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母语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守住了中国传统文学教育中的“文以载道”的传统,同时又吸纳了时下最新的学习科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他的智慧课堂的四个要素是,始于“问题”,设计“活动”,贯穿“表达”,落在“建模”,比较好地回应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他的核心主张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从文本阐释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句话也较好地反映了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洪超曾经写了一系列的《经典教读》文章,也是他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总体思考,于我心有戚戚。我一直倡导中小学教师要对文本有教学解读,而且要从释义、解码和评鉴三个层面上来把握,进而落实在课堂上。教学解读的第一层是“释义层”,理解、解释文本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一般通过基础性理解和阅读策略来实现。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以载道”的“道”就是“自己的智慧”,这是阅读教学中的基础,准确理解文本意思,把握主题,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第二层是“解码层”,解释、析取文本的艺术构造的奥秘。这是高级阅读和专业阅读的体现,它需要一套学科专门知识。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智慧地表达”,文本的艺术密码(文本的手法、建构、裁取等)、文本的语体密码(语言、修辞),具体一点说:表达手法、艺术结构、建构匠心、言语智慧、修辞技巧等。第三层是“评鉴层”,对文本进行评论和借鉴。通过研析和比较来对文本的价值和优劣进行审辨,在鉴别、研判的基础上寻求可学习可借鉴可转化的学习内容。这是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品位。所有的阅读教学都要在“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上下功夫,弄明白文本所表达的“智慧”对“我”是否有启迪,文本的表达是否“智慧”,“我”是否可以借鉴并迁移到写作中去。

二、阐释了“智慧语文”的核心点

“智慧地表达”和“自己的智慧”,两个“智慧”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语文之中,不仅要有“素养”这层智慧,而且要灵活运用,智慧地表达。

智慧与德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苏格拉底有一个重要的命题:“知识即美德。”知识学了很多,但是道德素养很低下,这种情况当下还是比较普遍的。但苏格拉底就坚持“知识即美德”,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个是信念,一个是智慧。当你的知识真正成为你做人的正确信念,而且是做人的恰当智慧的时候,你的知识就是你的美德。而现在知识没有成为美德,是因为知识跟你的信念、你的智慧是分家的,是死知识。

智慧不是机巧,不是田忌赛马式钻规则的空子,也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厚黑学”,这些都是小聪明,是小伎俩,不是智慧。真正的大智慧背后都有对这个世界认识的基本信念,是真知、真善。一个人把真和善的东西能够灵活地、恰当地运用于自己的社会实践,成为人生方式、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这是最高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重整需要哪些方式?洪超的“智慧语文”课堂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譬如说,他认为课堂教学中比较高的境界是获得言语智慧。言语智慧表现在哪里呢?阅读文章时,获得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这就是智慧。我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要表达得很美,这就是智慧。我们学语文、教语文的责任不就在这里?你读文章,不仅读懂了,而且能够读得很有感悟,读得很有感觉,能够引发深入的思考,这个不就是你的领悟吗?通过语言,获得了智慧,而且能够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抓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比教写作中的技巧、阅读中的技巧要好得多。

三、找到了“转知成智”的链接点

洪超把“转知成智”当作“智慧语文”实施的一个策略、一个路径。“知”是可以转成“智”的。之所以现在流行“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是因为只是把书当作知识,而没有转成智,就读“死”掉了,而且越读越坏,越读越滥。我们需要论证的是,哪些知识是可以转成智的?知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智?

“转知成智”是西方的概念,东方的智慧不是从“知识”中来,而是从“体验”中来的,是“悟”来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语文教学需要“转知成智”。但我们要弄明白:有的“知”是属于文化素养,有的“知”是属于方法论知识,认知世界的知识、理性的知识、逻辑的知识、艺术的知识、方法的知识、元认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可以通向智慧的。“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思考的?”这就是智慧。“怎么去解决?”也是有一套办法的,这也是智慧。

当我们在发展智慧的时候,如何处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基础教育学得比我们少、比我们浅,但到了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他们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就比我们强得多,到底什么原因?我们常常说我们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我们输就输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学的那个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够引导孩子打开他的思维,不能够接通他和世界的良好关系,不能够做成很有效的联通。只有当我们所学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世界、未来世界、心灵世界、科学世界做很好的联通的时候,所学的这个知识才能“以一当十”,这叫作“举一反三”。

洪超认为,这就更需要“智慧地思”。智慧肯定源于思,没有思,肯定是没有智慧的。智慧地思,需要弄清楚:在哪些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智慧。语文教学要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用这种知识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我觉得洪超的“智慧语文”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把语文学习和思维品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听说读写”四大法宝背后的“思”和前面的“用”凸显了出来。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智慧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