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训练及冰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吞咽呛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7 22:46杨晓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洼田肌电生物反馈

杨晓雷

(涉县医院,河北 涉县)

0 引言

吞咽呛咳属于脑卒中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吞咽呛咳在脑卒中患者中有着高达30%~60%的发病率。吞咽呛咳的发生使得患者吞咽不畅、误咽,病情严重时,极易导致患者营养和水分摄入障碍,造成代谢紊乱、吸入性肺炎以及体质量减轻等后果发生,对患者脑功能恢复以及其生活质量、预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在病情发生早期,大多数患者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其吞咽功能均能得到恢复。本次研究将探讨观察吞咽训练和冰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吞咽呛咳患者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吞咽呛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4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8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53.81±4.89)岁,平均病程(2.66±0.98)个月;观察组患者男性27 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2.93±5.25)岁,平均病程(2.79±0.68)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吞咽训练,使患者保持半坐或是坐位的方式,对其双颊进行按摩,放松其肌肉,指导患者鼓腮、撅唇、闭唇、嘴唇拉紧等相关唇部训练,所有动作均反复训练15 次;采用少许易变形、不易松散的米糊状食物,将其送于舌根处,指导患者吞咽,在每次喂食指导吞咽后,需饮用少许水去除咽喉部残留食物。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冰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①冰刺激,使用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过的纱布将舌板进行裹压后,使用冰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舌根、舌后部、舌尖、咽部后壁等进行反复刺激,约10 次;同时指导患者将舌尖抵于硬腭,以鼻腔进行深呼吸,进行空吞咽的动作,随后将适量冰块碾碎,将少许冰粉送于舌根使其吞咽,2 次/d。

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使患者保持坐位,在其颈前舌骨上缘和甲状软骨间安放3 个表面电极,同时将用力吞咽峰值设为110%,并嘱咐患者自主吞咽,脉宽50~1000 US,频率35 Hz,强度0~100 mA,持续刺激5 s,休息15 s,每次20 min,2 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使用吞咽功能恢复表(VF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共1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吞咽功能恢复越好。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无效三个维度进行评定。治疗2 个月后,患者吞咽呛咳消失,同时吞咽功能基本恢复,同时洼田饮水试验Ⅰ级则为治愈;治疗2个月后,患者吞咽呛咳偶有出现,同时洼田饮水试验Ⅱ级则为显效;治疗2 个月后,患者吞咽呛咳无显著改善,同时洼田饮水试验Ⅲ级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75.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n(%)]

2.2 吞咽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4 5.41±0.72 9.63±0.32对照组 54 5.39±0.67 7.51±1.86 t 0.149 7.095 P 0.882 0.000

2.3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脑卒中吞咽呛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吞咽、舌下神经核以及双侧大脑皮质受损,导致患者吞咽肌群功能发生障碍,使得食物在口腔中的移动乏力,造成食物滞留、固体食物误吸等情况发生,引发吞咽呛咳[2]。相关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其功能均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轴索、突触等在神经元未受损伤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再生的功能,同时通过多元化刺激,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3]。因此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对吞咽呛咳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吞咽训练可通过面部肌肉以及咽部肌肉等的训练,使吞咽反射提高,以达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相关研究指出,冰刺激可对患者咽喉的基本反射区进行刺激,强化口腔肌肉功能,促进患者咽喉感觉恢复,从而改善吞咽功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法不仅能加快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脑卒中发生慢性肺炎的可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4]。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吞咽呛咳患者应用吞咽训练以及冰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效果佳,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洼田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医药卫生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以生物反馈实验室建设为例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