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4-27 22:46金晓宇李兰辰杨立国侯宇光董世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参数值双源头颈部

金晓宇,李兰辰,杨立国,侯宇光,董世鑫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0 引言

缺血性卒中常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威胁中老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类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复视、突发眩晕、力弱、感觉障碍、双眼黑曚等。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会出现偏瘫、失语、偏盲、意识障碍等危害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而一般采用的检查包括CT、脑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等,依据诊断图像进行判定、诊断[1-3]。近年来,双源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 检测在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范围得到了全面性的推广,可结合这两种诊断方式快速、直观、准确地确定脑血管病变部位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积极促进病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疑似缺血性脑卒中的275 例患者均实行头颈部CTA 和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研究时间为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其中男151 例,女124 例,年龄在37~85 岁,平均(64.58±9.31)岁。一般采用西门子双源CT 灌注1 d的3~4 个,头颈部CTA1 d 的50 个。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检测。

双源CT 灌注成像:采用西门子双源CT 扫描。平扫:从眦耳线至颅顶部进行扫描,扫描基线以眦耳线为准。管电流及电压为200 mA、120 kV,球管转速(1.0 s/r),重建层(5 mm),准直层(0.625 mm)[4-6]。灌注成像-- 静卧不动,固定头部,扫描位置同平扫一致。连接双头高压注射器,一般经预留肘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碘必乐和氯化钠溶液(50 mL:370 mgI/Ml;浓度0.9%:20 mL)冲洗,一般经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7.0 mL/s。共扫描22 次,一次扫描件间隔1.5 s,扫描时间延迟4.0 s,扫描时间总长38.67 s。管电流及电压(15 mA、80 kV),球管转速0.28 s/r,重建层和准直层厚(1.5 mm、0.625 mm)。

头颈部CTA 检测。CTP 扫描后,以4 mL/s 追加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80 mL 行头颈部CTA 检查。注药8 s 后监测开始,实施扫描需等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到达顶峰。从主动脉至颅顶进行扫描,参数设置:120 kV、150 mA、层厚0.625 mm、间隔0.5 mm、矩阵512×512,视野180 mm。将所得轴位图像导入监测独立工作站内[7-9]。经重建后获得MIP、MRP、VR 图像。

1.3 观察标准

①行头颈部CTA 检测后的血管狭窄程度分析。②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诊断的准确性分析。③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梗死区及半暗带与健侧对比分析。④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梗死区及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 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颈部CTA 检测血管狭窄程度分析

236 例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头颈部CTA 检测,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现共有血管狭窄253 处,如下将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血管狭窄程度分析(n)

2.2 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诊断的准确性

对疑似27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双源CT 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 检测,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与236 例,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如表2 所示。

表2 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诊断的准确性(n, %)

2.3 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梗死区及半暗带与健侧对比

行双源CT 灌注成像后,236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结果中梗死及半暗带与健侧各参数相互对比,各参数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梗死区及半暗带与健侧对比

表3 双源CT 灌注成像检测梗死区及半暗带与健侧对比

*缺血半暗带与健侧对比;#为梗死灶梗核心与健侧对比。

?

2.4 双源CT 灌注成像梗死区及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

行双源CT 灌注成像后,236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结果中梗死区和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如表4 所示。

表4 双源CT 灌注成像梗死区及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

表4 双源CT 灌注成像梗死区及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

?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其典型症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上针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手段一般是采用脑血管造影、CT 检查等,根据血流的流速和方向或造影图像等判定脑内大动脉的病变部位和性质以及脑血管有无闭塞和狭窄[10-12]。本次研究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采用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反映脑组织病理生理状态)检测,得到清晰的全脑灌注图像,联合头颈部CTA 扫描数据,在多模式影像检查支持下,提高联合诊断价值,以便确定首选治疗方案(溶栓治疗)。本次研究将双源CT 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 联合检测的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经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诊断,确诊行检测的275 例患者均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双源CT 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 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6.01%、89.74%;行双源CT 灌注成像后,27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结果中梗死及半暗带与健侧各参数,以及梗死区和半暗带相对参数值对比,各参数对比结果均形成鲜明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行头颈部CTA 检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现共有血管狭窄253 处,并将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比[13-15]。

综上所述,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双源CT 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 联合检测,可提高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强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且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参数值双源头颈部
例谈不等式解法常见的逆用
双源CT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等式(组)参数取值范围典例解析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双源CT与常规平扫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步进电机期望控制脉冲的无抖动输出方法
逆向思维求三角函数中的参数值
双源无轨电车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