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儿童神经和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27 22:46蔡英杰黄滨滨龙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兴奋性经颅汉密尔顿

蔡英杰,黄滨滨,龙英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0 引言

人体脑皮质的兴奋性可以通过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进行调节,协助人体神经进行可塑性发展。而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目前临床医学中极为重要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比其他调节神经功能的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有着操作简单安全、物美价廉的优势,因此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且主要应用于治疗脑功能障碍疾病。经颅直流电刺激能通过极为微弱的持续直流电,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调整,而阳极侧能提高放电量,从而增强大脑皮质兴奋性。相关研究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精神心理疾病,同时改善人体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以及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本次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患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收治的80 例儿童焦虑和抑郁障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 例,平均12 岁,病程为1~3 年,平均(2.15±0.81)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平均12 岁,病程为1~4 年,平均(2.98±0.7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以接受相关检查诊断,符合焦虑和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每天服用一定的舍曲林片抑郁药物进行干预,每天50~100 mg,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程度可将药剂量提升至每天150 mg。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具体为:使用IS200 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治疗患者,主要刺激位置在患者左侧前额叶皮层背外侧,同时,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需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器的阳极置于患儿头部,使阴极置于患儿对侧的肩部,电极刺激的面积有6 cm 左右,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要将已经被浸泡盐水饱和的棉布垫于电极的下方,帮助电极更易与皮肤接触,电刺激的量切勿超过0.057 mA/cm3,同时电量强度在1.4 mA。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弹力绷带固定电极,同时在每次的治疗时间均控制在0.5 h 左右,每天1 次,5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无效三个维度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若治疗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降低>80%则为治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降低40%~80%则为显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降低<4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抑郁情况。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头晕头痛、视线模糊、口干。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况

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HAMA HAM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4.48±2.18 5.48±0.94 16.86±3.81 7.84±1.68对照组 40 14.67±2.08 7.94±0.83 16.83±4.01 10.08±1.86 t 0.399 12.407 0.034 5.652 P 0.691 0.000 0.973 0.000组别 n

2.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情况,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给予其合理的治疗,将会使抑郁症进展为慢性疾病,使得其极难治愈[1]。而对于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临床表现多为不愿与人接触、沟通、交流,同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抑郁症作为精神科中极为常见的病症,患病儿童绝大多数存在语言障碍。目前临床中常常采用药物治疗,但往往仅能控制,达不到治愈的效果;而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感觉统合训练以及游戏疗法等,但治疗效果仍然欠佳[2]。相关研究显示,采用30 min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患儿,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仪阳极置于患者左背外侧额叶区,阴极置于右侧眼眶,同时电极范围在5 cm2,强度在0.08 mA/cm2。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语法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其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明显进步,这说明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患儿的语言障碍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抑郁症患者语言障碍提供了新思路。对左背外侧额叶区进行兴奋性经颅直流电刺激,不仅能提高此区域中语言中枢以及基底核区相关的联系,同时能提高儿童认知能力,改善其抑郁的症状[3]。

相关研究显示,抑郁障碍以及焦虑障碍之间有着共同的生理生化基础,其多与外界因素相关。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对电流方向的控制,使之从正极流向负极的原理,从而产生出一个聚焦于中央的精确定位的刺激,并使用其对大脑的某个区域进行刺激,增强大脑皮质层的兴奋性,同时改变大脑神经网络兴奋性,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已经充分表明了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给予神经和精神心理疾病儿童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况,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兴奋性经颅汉密尔顿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生长和发育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为称呼上诉
蔗糖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