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比较

2020-04-27 22:46黄海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去甲出血点溃疡

黄海宁

(靖西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0 引言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主要的出血部位包括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系统器官,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呕血和黑便等,病情发作急快且会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该病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由于反复出血导致死亡,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3]。因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就在于止血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和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为了研究出更优的止血方式,本文对这两种不同内镜下的止血治疗展开了分组讨论,详情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7~2019 年收治的90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4:11,年龄22~76 岁,平均(53.36±9.17)岁,胃溃疡导致出血者19 例、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者16 例、吻合口溃疡导致出血者有7 例、贲门溃疡导致出血者有3 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3:12,年龄20~78 岁,平均(53.68±9.35)岁,胃溃疡导致出血者17例、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者15 例、吻合口溃疡导致出血者有9 例、贲门溃疡导致出血者有4 例。经检查,两组患者皆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各项生命体征正常稳定,无精神疾病史,皆知悉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在年龄、性别和出血类型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主要是在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粘膜下注射聚桂醇止血治疗,首先,在内镜的辅助下找到出血的具体位置做好标记,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对出血点进行反复喷洒冲洗,使患者的出血情况清晰的展现在视野中,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出血情况对出血点实施粘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每次注射2 mL,一个出血点局部用量10 mL 左右,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L。

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钛夹止血治疗,在内镜的辅助下,找到出血的具体位置做好标记,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出血部位喷洒冲洗后将出血病灶暴露出来,在实施粘膜下注射聚桂醇止血治疗后,通过胃镜活检孔置入钛夹,并使其张开至最大角度,夹闭溃破血管,每位患者最多只能使用5 个钛夹实施止血治疗,在5 min 后,再次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对出血点进行冲洗,确认是否已经成功止血。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在24 h 内出血症状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在24 h内出血症状得到改善,在72 h 内出血症状消失;无效:在治疗后,患者在72 h 内的出血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以此判定其止血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都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出血时间(d)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5 1.57±0.23 478.23±99.48 5.84±1.12参照组 45 5.46±0.75 713.73±121.52 10.25±1.56 t 33.264 10.059 15.405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因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发的出血情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5]。上消化道可能出血的部位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等,这些部位一旦发生病变形成溃疡或者穿孔都会导致出血,而患者服用治疗病变的抗血小板药物就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6]。要想实现有效止血治疗的目的,必须要借助内镜检查确认病灶,找到具体的出血点,如此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止血措施[7]。

目前,内镜下止血常用方式主要有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和内镜下钛夹止血两种,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通常有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聚桂醇等,而钛夹止血就是指通过放置钛夹,利用其夹闭出血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8]。这两种止血方式各有利弊,首先,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聚桂醇都是临床中常用的止血药,使用其对出血患者的上消化道黏膜或出血点进行喷洒或注射,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止血作用,在面对直径较小的血管出血时,其止血效果优势明显,但在直径较大的血管出血中,其止血效果并不显著。而内镜下钛夹止血虽然利用机械力夹闭出血血管可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但在面对面积较大的出血病灶时或者活动性出血点,其夹闭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容易发生脱落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两种止血方式单独使用都不可取,只有将两者联合才能使优势互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依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优于参照组,且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都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法联合钛夹止血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内镜下药物止血治疗,其止血效果更加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去甲出血点溃疡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去甲斑蝥素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都是“溃疡”惹的祸
Mutually Beneficial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