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76 例的临床分析

2020-04-27 22:47王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电图颗粒

王磊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台子镇卫生院,山东 滨州)

0 引言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在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较高。导致该病症的原因为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当该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后,起搏传导功能无法正常运转[1],出现心脏节律变化,导致病理性症状发生。除此之外,血气不足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氧也是常见的病理因素。当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时,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细胞膜处于不稳定状态,传导系统功能受限,引发异常放电,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如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针对于此类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氨碘酮治疗,结果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共入选110 例患者,全部来自于我院,时间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入院后经明确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其中男性67 例,女性43 例。平均(64.7±2.1)岁,平均病程时间(19.7±3.1)个月。进入所有患者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即房性、室性以及交界性期前收缩。采集患者现病史及既往病史,明确其过敏史和脏器损伤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排除。确保患者无精神障碍问题,将所有患者等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记录一般资料及病情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稳心颗粒联合氨碘酮治疗。稳心颗粒每天服用3 次,0.9 g/ 次。胺碘酮需要先给予负荷量,每次服用200 mg,第1 周时3 次/d,第2 周后改成1 次/d,第3 周后改为隔日1 次。参照组仅应用氨碘酮口服治疗,用法与实验组相同,共使用3 周。治疗前后行心电图检查及24 h 动态心电检查,并且完成基础性监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行动态心电检测,确定患者的早搏类型及次数,并做好记录。同时行常规心电图监测。询问患者症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询问是否出现心悸乏力等表现,是否有头晕等不良反应。治疗后同样需要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确定其是否有所好转。除治疗效果外还要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经心电图检测,根据结果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如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电图呈现好转倾向,提示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好转。如果临床症状仍存在未见明显减轻,考虑治疗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 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以P<0.05 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皆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中出现头晕的患者共1 例,有恶心呕吐者共2 例。参照组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者分别为2 和4 例,与实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心电图及血脂指标,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以实验组为优,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及血脂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及血脂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ST 段下移(mV) TC(mmol/L) TG(mmol/L)实验组 55 0.60±0.21 6.08±0.54 1.51±0.48参照组 55 0.10±0.25 6.23±0.50 1.90±0.42 t 9.931 2.9310 2.441 P 0.000 0.0322 0.0062

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比较

表3 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比较

images/BZ_173_1272_2556_2273_2627.png实验组 55 473.298±90.289 329.387±2.398参照组 55 837.210±82.370 902.460±97.030 t 16.598 15.401 P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心律失常这种病症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并将其列为心悸、怔忡、胸痹的范围[3]。他们认为心脏气血紊乱是导致上述疾病的原因,由于存在上述原因导致血脉出现异常,引发神志功能失调,进而造成心动异常[4]。脉象上呈现特殊表现。现代医学对于心律失常也有自己的观点,可以从电生理的角度分析这种临床症状的根源[5]。有观点认为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与心肌自律性升高有关,触发活动异常也会导致此类临床症状。当异常起搏点的自律性明显超过窦房结,就有可能导致提前放电,出现期前收缩,引发早搏。心脏多个异常起搏点都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因此提前收缩的位点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细胞膜点位不稳定,就会对整个除极与复极过程产生影响,造成其不均匀。如果是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那么此类症状会加重原有的缺血病变,正常组织电活动受到影响,复极呈弥散性,促进心律失常出现,而心律失常又可加重缺血,形成恶性循环。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可以影响到动作电位,导致其周期延长,不应期也会随之延长。当折返激动到来时会落入到不应期当中,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可以调节多种离子通道,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步长稳心颗粒的研制引入了中医理论,以补气血的药物为主,可以用于心肌缺血的治疗当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党参是其中的主要药物,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黄精是补益气血的重要成分,同时又可润肺生津[6]。其中三七具有很好的活血止血的作用,能够改善淤血政策,同时具有消毒止痛的效果,是一种活血化瘀的良药[7]。胺碘酮是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在细胞电生理活动全程发挥作用。该药物可以有效对抗心律失常,降低病死率,尤其用于气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副作用,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对甲状腺产生影响。胺碘酮可以作用于多个离子通道,无论是室上性心律失常还是室性心律失常都可以应用该类药物[8]。在本研究中一组患者单独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另一组联合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好,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同时对比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组相对更低,同样差异显著。计算总有效率,显示联合用药组高于参照组,提示在应用氨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动态心电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数量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虽然单独应用胺磺酮可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皆有所改善,但如果联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效果将会明显提升,相对于单独应用胺碘酮可以获得更高的总有效率。鉴于此,临床上针对于此类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本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电图颗粒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4》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