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疗效探讨

2020-04-27 22:47刘艳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川芎评测偏头痛

刘艳秋

(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卫生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偏头痛是临床原发性头痛,其中有大约25%的患者出现眩晕,可伴随失眠、烦躁、头昏脑胀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西医治疗偏头痛眩晕主要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药效显著,然而长期治疗可出现不良反应[1-2]。中医认为,偏头痛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病机与痰、瘀联系密切,在治疗上主要予以祛痰化瘀、通络解痉。研究指出,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对偏头痛性眩晕进行治疗,可具有祛痰化浊、通络止痛的效果[3-4]。我院就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均自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患者中选择,抽选量为80 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研究归入、扫除标准。之中40 例组成参照组,施予常规西医治疗;余下40 例组成观察组,施予中医辨证治疗。参照组内,男占比为23 例,女占比为17 例。年龄23~70 岁,平均(42.32±0.21)岁。病程分布1~10 年,平均(6.04±0.21)年。观察组内,男占比为25 例,女占比为15 例。年龄22~65 岁,平均(41.04±0.19)岁。病程分布集1~9 年,平均(6.01±0.18)年。纳入对象的信息材料经上传处理,计算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归入标准:患者均确诊为偏头痛性眩晕;头痛发作次数在5 次以上,且单次发作时间在4 h 以上;患者均为单侧头痛;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扫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存在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施予常规西药治疗,取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药物剂量为10 mg/d,病情改善后可调整剂量为5 mg/d。药物产自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50513。

观察组患者施予中医辨证治疗,风痰上扰型患者药方为刺蒺藜15 g、茯苓10 g、橘红6 g、白术15 g、天麻10 g、甘草6 g、法半夏10 g、川芎10 g、蔓荆子10 g、甘草6 g;瘀血阻络型患者药方为丹参20 g、醋延胡索15 g、赤芍药12 g、川芎9 g、石菖蒲15 g、白芷12 g、红花9 g、郁金15 g、桃仁9 g、醋柴胡9 g;肝肾亏虚型患者药方为制首乌30 g、党参15 g、枸杞12 g、川芎10 g、山药15 g、杜仲12 g、当归10 g、熟地黄15 g、山茱萸12 g;肝阳上亢型患者药方为石决明30 g、栀子18 g、牛膝15 g、钩藤12 g、天麻10 g、桑寄生15 g、茺蔚子12 g、川芎10 g、夜交藤15 g、黄芩10 g。1 剂/d,取汁分早晚两次口服。同时对患者施予针灸疗法,穴位选择百会穴、正营、太阳穴、率谷穴、头维穴、侠溪穴、中渚穴、太冲穴、合谷穴,得气后留针,时间为20 min,1 次/d。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均接受头痛指数评测,评测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为0~10 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1)效果显著:依据相应方案医治后,患者因疾病诱发的症状以及体征均消退,头痛指数分值降幅在90%以上,停药1 年后无复发;(2)效果良好:依据相应方案医治后,患者因疾病诱发的症状以及体征缓解,头痛指数分值降幅在60%以上,停药1 年后偶尔发作;(3)效果不良:依据相应方案医治后,患者因疾病诱发的症状以及体征变化不大,头痛指数降幅在60%以下,发作次数无显著下降。整体疗效=(效果显著+ 效果良好)/总例数×100%。

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组间发生率进行计算以及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作使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 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疗效评估,评测显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较参照组有更高水平,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头痛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接受指标评测(头痛指数),组间数据计算显示P>0.05;观察组治疗后指标数值较参照组有更明显的减幅,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头痛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头痛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7.71±0.21 3.44±0.24参照组 40 7.80±0.18 5.07±0.19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参照组有更低占比,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神经内科疾病的一种,发生率较高,患者可出现头晕目眩、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病情严重可出现晕厥,临床上需要加强干预。研究指出,偏头痛与血管调节、神经元功能之间联系密切,西医主要予以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其可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保护患者脑神经,预防患者脑神经受损,然而长期治疗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5-6]。

中医认为,偏头痛性眩晕属于“眩晕”,病机为情志因素引起的痰瘀阻滞、脉络不通,因此,治疗主要从活血通络、平肝熄风以及清热祛痛方面入手。我院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疗效评估,评测显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较参照组有更高水平,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接受指标评测(头痛指数),组间数据计算显示P>0.05;观察组治疗后指标数值较参照组有更明显的减幅,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参照组有更低占比,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我院针对风痰上扰患者主要予以白术、茯苓、甘草以及橘红等,具有补脾益气、祛痰化浊以及散风止痛的效果。针对痰血阻络患者主要予以川芎、红花、桃仁、醋柴胡等,具有活血止痛、疏通郁结、畅通血脉的功效。针对肝肾亏虚患者予以牛膝、川芎以及当归等药物,发挥强筋健骨、滋补肝肾、畅通静脉的效果。肝阳上亢则予以栀子、黄芩、桑寄生、天麻以及夜交藤等药物,实现去热泻火、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的功效。不同证型的患者病情症状存在不同,因此采取中医辨证疗法,可针对性保障治疗效果[7-8]。针灸疗法在取穴方面以足阳明经穴、肝胆经穴为主,从而对痰火内郁、风寒外客进行治疗;百会穴处于督脉,对其针刺可对周身阳气进行调整,实现阴阳平衡。对风池穴、率谷穴进行针刺,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使瘀阻脉络复通。针刺太冲、率谷、风池穴等,可驱除邪气,有利于疏通经脉等。研究指出,通过对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可对患者血管舒缩功能、脑部血液循环进行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供血,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川芎评测偏头痛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偏头痛吃紫菜干
MI评测产品排行榜
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