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020-04-27 22:47李国华李学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症候原发性

李国华,李学飞

(1.淄博市高青县机关门诊部,山东 淄博;2.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0 引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医院神经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群体,并且女性发病较男性更高[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神经疼痛,并且该疾病还具备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同时其发病区域多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经过相关研究发现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效果更好[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50 例常规组与50 例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男19 例,女31 例,年龄为39~64 岁,平均(50.17±5.52)岁;实验组男21 例,女29 例,年龄为40~66 岁,平均(52.01±4.39)岁。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后,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②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采用卡马西平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366),规格为0.1 g,0.1 g/次,3 次/d。需连续治疗21 d。

实验组:本组患者接受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针刺治疗方法:首先选取相应穴位,包括四白穴、翳风穴、太阳穴、听宫穴、合谷穴、鱼腰穴、下关穴、颊车穴;使患者呈仰卧位,并以患侧向上,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即可使用一次性消毒针进行治疗,施针时采用平补平泻法,并留针60 min,以10 min 为间隔进行捻针。1 次/d,以1 周为1个疗程,需连续治疗3 周。②中药治疗方法:选取羚羊角粉0.6 g,白芷、红花各6 g,川穹、桃仁、金银花、羌活、三棱、莪术各9 g,延胡索、板蓝根、天麻、大青叶各15 g,石决明30 g。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药物加减,如患者虚弱久病则加黄芪与黄精;血瘀患者则加丹参;风邪患者则加全蝎。1 剂/d,以1周为1 个疗程,需连续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并且3 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情况;有效-疼痛程度得到一定缓解,发作次数减少;无效-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以10 分为总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症状表现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 23.0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t 和来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常规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n, %)

2.2 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与VAS积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对比情况

表2 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对比情况

中医症候积分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9.65±2.44 2.31±1.89 7.25±2.04 3.04±0.88常规组 50 9.71±2.59 4.11±2.04 7.18±1.98 4.89±1.56 t 0.119 4.576 0.174 7.303 P 0.905 0.001 0.862 0.001组别 例数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可与三叉神经后跟压迫有关,进一步导致神经脱髓鞘产生变化,促使神经传导出现异常,最终导致半月结神经元出现疼痛情况[4]。目前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够显著,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需采用更为有效的中医针药结合治疗[5]。

在中医的认知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风证”“面痛”的范畴内,疼痛感多表现为足阳明胃经为主的阳经,同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风邪外侵、痰瘀互结、脏腑失调、肝血亏虚、气血不调等方面有关[6]。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中药处方治疗原则为清邪、止痛、祛风、解痉。在本次中药处方中,羚羊角粉及石决明具有清热解痉功效;莪术、延胡索及三棱具有化瘀止痛的功效;金银花、大青叶及板蓝根具有祛风清邪的功效;而川穹、白芷及羌活则具有止痛、疏风、通络的功效[7-8]。与中医针灸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VAS 积分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中,通过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不仅可有效缓解疼痛,还有助于患者相关症状的改善,具备较高临床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症候原发性
更正说明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原发性牙齿萌出障碍(PFE)的研究现状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