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04-27 22:47于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依从性血压

于莹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吉林 舒兰)

0 引言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为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1]。由于血压的升高可能会导致肾脏、心脏、脑等器官出现损伤或功能减弱[2]。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无法有效地将其进行根治,而且其还是导致很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3-4]。所以如何将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的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还有饮食控制和生活习惯养成[5]。有研究显示心理状态也是影响患者血压情况的重要因素[6]。本院为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选择10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8 年2 月到2019 年4 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其中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在38~79 岁,平均(52.67±5.61)岁;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在39~80 岁,平均(52.73±5.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同的饮食指导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主要的内容如下。

(1)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就了解患者的基础信息,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整理、分析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后续的护理提供参考。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要以和蔼、温和的态度来面对患者,不能出现不耐烦或厌恶的情绪。如果发现患者有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主要的方法有让患者听音乐、看书,嘱咐家属对其进行安抚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病房干净整洁、温度适宜、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给患者一种安心的感觉。

(2)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在门诊以个别交谈方式进行启发式、互动式健康教育,l 次/ 周,连续8 周为1 个干预周期。主要的内容为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的讲解,让患者能够对高血压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知道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在后续的生活中持续对其进行处理和治疗。向患者展示一些积极配合治疗的成功案例,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在治疗中积极配合,消除其对于高血压的恐惧心理。嘱咐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帮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高血压防范意识,如不食用高盐食物、不过量饮酒等。

1.3 评价方法

生活情况: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量表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好。

治疗依从性: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评分没有差别,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评分都更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情况对比

images/BZ_226_1295_2585_2300_2656.png观察组 50 55.42±6.84 57.64±5.48对照组 50 42.45±6.58 43.47±5.69 t 7.741 7.387 P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量表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 50 95.34±6.52对照组 50 83.42±5.66 t 6.736 P 0.001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跟很多因素都有关,主要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疾病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等[7]。高血压具有较强的遗传影响,但是如果人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经常锻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几率[8]。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疲劳、头痛、心悸等,在患病初期血压只是在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后升高,随后恢复正常,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而且会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肢体麻木等[9]。

在以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都集中在控制血压,较少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但是有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减少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可行[10]。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进行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评分更高(P<0.05);在治疗依从性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这两个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良好的心态不会出现变化过大的情绪波动,不会由于精神状态影响血压,还能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加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评分和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依从性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