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急救护理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

2020-04-27 22:47谢元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系统化颅脑重症

谢元光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床上疾病,其主要是因为交通事故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所导致的床上表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为病情比较严重,如果抢救不及时或不合理,患者死亡风险会更高[1]。有统计认为,重症颅脑损伤在发生之后60 min 内进行救治是保障患者康复效益的关键,所以急救护理便显得非常重要[2]。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服务水平,本文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最佳医护措施,具体研究案例、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 例为主进行研究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属于车祸损伤所导致。在患者入院时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分组结果为实验组75 例,男性41 例,女性34 例,平均年龄(57.4±5.6)岁;常规组75 例,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龄(56.9±6.2)岁。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近,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如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及监测生命体征等为主。

实验组采用系统化急救护理,在接诊之后的2~5 min,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对患者伤情的判断,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观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呕吐、头痛以及肢体障碍等症状的总结,评估是否存在其他的损伤或创伤[3]。在急救10~35 min,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呼吸通畅、及时止血、控制颅内压、留置导尿管以及做好备皮、配血等护理工作。及时开启绿色救护通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护理,例如管道、皮肤以及卧位等需要及时提供护理,并保障全程护理的无菌性[4]。

1.3 观察指标

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软件实行数据分析,在数据资料录入之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组记录,并应用连续性或离散型的变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定性的数据不需要分类变量。数据检验期间所有均数采用t 值进行检验,百分制数据采用χ2值进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多项抢救质量指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具备明显的数据优势,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P<0.05,详情见表1。

表1 抢救状况对比

表1 抢救状况对比

组别 抢救时间(min)开始治疗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d) 满意度实验组(n=75) 11.5±2.8 21.4±4.0 47.4±4.3 95.2±3.4常规组(n=75) 14.3±4.5 31.1±5.1 79.9±4.9 87.4±2.6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技术以及抢救的时间会直接决定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是指患者颅脑部位的损伤状况,治疗技术则是以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处理技术,抢救时间则是患者在损伤到接受有效抢救的间隔时间[5]。病情的严重程度属于客观性因素,所以想要提高抢救效果就必须从治疗技术与抢救时间方面进行改进。系统化急救护理可以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发展,促使整个过程更加系统、规范、有序,促使抢救技术更加科学,同时还可以有效缩短抢救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抢救质量的目的[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多项抢救质量指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具备明显的数据优势,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是一种更加规范、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整体效率,同时还可以适当缩短抢救的时间[7]。

综上所述,系统性急救护理在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控制不良预后现象的发生,值得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系统化颅脑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基于MATLAB软件的苹果内部品质系统化无损检测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