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27年间茅盾外国散文译介特点浅析

2020-04-27 08:39沙成
参花(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茅盾

摘要:中国散文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1928年之后,但是在这以前的十年,外国散文译介已经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本文以茅盾为例,通过三个方面对1917至1927十年间外国散文翻译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对此时期散文翻译理论和散文翻译观点加以总结,从而进行学术反思和交流。

关键词:茅盾 外国散文 译介特点

中国散文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千锤百炼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体式特征。清代是中国古体散文发展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文学的角度看,清代的学术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虽然经历了“文字狱”,但清代散文也有较高的学术成就。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一蹶不振,晚清的散文明显带有社会变革时期的特征。此期间出现了重要散文作家,如龚自珍、梁启超等。这些作家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有着新散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语言、新气象的萌芽。中国散文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虽然是在1928年之后,但在这以前的十年,外国散文译介已经进入了初期发展阶段。本文就以茅盾为例,通过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外国散文翻译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对此时期散文翻译理论和散文翻译观点加以总结,从而进行学术反思和交流。

一、1917—1927年间外国散文翻译统计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散文以1928年为界点,分成两个时期。在1928年前,从1902年到1927年的26年间,中国散文仅出版了92种,其中包含了65种少儿读物。数据显示,在1925年至1927年间出版的外国散文翻译中,也仅仅有4种文艺性散文读物。这些数据表明在1917年至1927年间,外国散文翻译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文艺性散文的翻译还没有大规模走进市场。随着新文化的启蒙,翻译活动在我国探索出了新的方向,此时的学者大都身兼作家与翻译家二职,茅盾先生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他的翻译从起初的科学小说和短篇小说开始,慢慢向文艺性抒情性的散文靠拢。茅盾先生所翻译的散文自1918年至1920年间出版了10篇,[1]1921年至1945年间在《新青年》等刊物出版了21篇,其中包含6篇 “弱小民族”的散文文学。[2]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刺激了如茅盾等一大批学者,他们通过翻译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为我国的外国文学和外国散文进入繁荣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铺垫出了成型的理论和方法。

二、茅盾外国散文翻译的特点

1.在翻译手段上:茅盾以“信”作为翻译标准和中心,注重单字翻译正确、句调神韵相仿的翻译策略。茅盾以“信”为标准,“达”和“雅”为兼举。内容上要“信”,精神、情感和神韵上也要“信”。译文通顺流畅的“达”和语言风格符合的“雅”都是忠实于原文“信”的表现和组成要素。“信、达、雅”说虽产生于晚清,但对于翻译理论产生了实质的影响。确实在这一时期,如茅盾等学者的实践研究,使可译性、翻译标准、翻译方法、译本的选择、翻译的功用等有了明显增强。

2.在翻译的内容上:茅盾的散文翻译从1921年进入中期阶段,所翻译的文学作品中“弱小民族文学”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弱小民族文學”的散文翻译作品共有《少妇的梦》等6篇。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弱小民族文学”译介的热潮,当时的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的践踏和欺侮。这时,一些仁人志士迫切希望救国启蒙,救国救民于水火。文学就是这同声相应的载体。对“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满足了当时读者们的精神渴求。同时,异域文学也滋养了中国文学的国际视野。

三、结语

“Essay”一词被广泛翻译成散文。而外国的“Essay”所写的文体与中国传统的散文还是有一定差距。“Essay”原属于作家“随随便便”,即兴而写的作品,题材不拘,海阔天空,又被称为“自己告白的文学”。这一时期的翻译家在对此文体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这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精神劳动,如何更好地将原作者的真情实感,多层面的精神和艺术含义体现出来,是茅盾先生以及当时的翻译家十分重视的。高素质的翻译队伍,使这一时期包括散文为代表的文学翻译事业进入了繁荣时期。译者大多都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翻译家等多重身份,这使得翻译工作更积极地承担起了思想、社会等多重层面的重任,也使得翻译工作错综复杂。这一时期的散文翻译不但沿袭了传统翻译的严肃庄重、丰富多样,创新了翻译的新方法、新策略,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散文翻译和散文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者提供了许多可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邓集田.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韦韬.茅盾译文全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17-1927年间外国散文译介探析—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的审视”(项目编号:2018-ZZJL-308)。

(作者简介:沙成,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茅盾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半途弃稿扶持新人
茅盾半途弃稿扶持新人
茅盾:良好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早就定了亲
茅盾手稿管窥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