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及展望

2020-04-28 05:42吕连灏邱智海
广州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校企

梁 方,吕连灏,邱智海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目前全国开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8所。教育部2018年6月公布的高校名单中,全国高职学校一共1359所。可见,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比例只有1.3%。学生家长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了解不够,认可度低,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部分高职院校取消了热处理专业,造成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热处理十三五规划》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热处理行业热处理人力资源需求强烈。“十三五”期间预计增加:受过专业训练的热处理工程师10000人;从事材料金相检验与分析、有机件失效分析能力的检验人员10000人;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生产一线工人30000~50000人。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两化融合”型人才需求逐步加大。由此可见,未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为了让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社会急需人才,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五个方面综述当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1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为三年制,共计6个学期。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此期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行。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自该决定印发以来,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依托云南冶金昆明重工等企业,采取“校企轮换”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专家共建教材、教学资源等方式,形成了校企合作创新“312”(3个阶段、1年技能训练、2个证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建设则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主导,共同制定岗位职业标准,围绕岗位职业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企业的评价,改进、调整、完善具有装备制造业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无论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关键。目前大多数企业和高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框架式的协议,并没有实质性的实践。因此,本文认为校企合作要有实质性的发展,应该由政府主导,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企业职工和高校教师的岗位互聘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企业的技能大师担任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实训的指导老师,提供相关待遇保障。

2 专业定位探索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等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结合所在省市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制定了本校发展的目标,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山东省及周边地区机械和冶金行业从事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应用与成型的企业发展特点,根据学院自身情况,重点为粉末冶金产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3]。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则面向机械制造业及相关的航空航天、汽车、轻工、仪表、冶金等工程领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面向机械制造行业。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重工业城市株洲市,株洲市以粉末冶金、高铁、机械制造而闻名,我院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开设了热处理、粉末冶金、金属塑性加工三个方面。专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企业发展,只有真正将专业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化产学研融合,专业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活力。

3 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目前主要有“平台+模块”、“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产教融合、双证合一”、“知识能力递进”等主要观点[4]。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建设,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利用模块化的内容结构,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同时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在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或者是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情景教学中将思政教学融入其中,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岗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价值观、职业观的融入。在专业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表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一览表Table 1 The lis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4 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就是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水平过硬、具有高尚职业操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加快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就目前建设情况而言,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企业经验缺乏、受教层次参差不齐等[5]。

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团队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昆明冶专张文莉等提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依据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原则,实施校企访问交流工程。而方琴等提出了打造职教特色鲜明的“三支团队”,一是由企业、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业领军团队”;二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团队;三是由企业精英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方案,湖南省也出台了“双一流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双一流”建设范畴,首次提出了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目标。建设“双一流”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在源头、核心发展。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在教师准入制度方面,对专业教师职业实践经历均有明确要求,同时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企业职工提供了完善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师队伍发展是核心,良好的教师发展渠道、平台和环境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5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实训条件建设均需围绕这一中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具备了所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如专业性强、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大、实训场地占地大、实训操作风险大等。因此,目前建设的实训室开设的贴近实际生产的项目较少,与本科的验证性实验较为相似。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凸显职业教育特点,应紧扣“高”、“职”的属性,在实训基地的环境设计、硬件条件建设、软件配置等方面,应紧扣行业文化特色、职业规范、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工艺、先进设备等元素,有效整合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资源,探索本地区内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课程思政”引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改变培养操作“机器人”的做法。改变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训课的认识。

表2 实习实训课程“课程思政”Table 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

6 结 语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布局、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均提出了要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应抓住此次改革的浪潮,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接热处理行业智能制造,从热处理产业布局、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师资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制造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

猜你喜欢
金属材料热处理校企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种曲轴竖置热处理装置设计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
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