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组合的有机化学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4-28 05:42王丽华纪志永王月欣莒晓艳
广州化工 2020年7期
关键词:章节自学习题

王丽华,纪志永,王月欣,莒晓艳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

有机化学是化工类各专业和环境、给排水等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笔者所在学校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省级精品课和学校优秀课程,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且杂,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记忆,且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核心基础课。随着MOOC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8]。在本次“停课不停学”网络授课的过程中,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和持续改进,逐步形成了以“腾讯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组合”的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1 在线教学改进思路

在线教学不同于面授过程,对学生来说,要保持持续的粘合度和关注度。各种平台和各种软件的使用只是教学的手段和媒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原来面授基础上,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为适应网络教学的碎片化过程,我们重新梳理教学模块,修改PPT,录制微课。

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加课上小知识点的即时测试,章节测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调整学生考察要求,尤其强调“记笔记”和课后作业,安排抽查笔记和进行优秀笔记评选,增强学生动笔、动脑和对知识点的梳理。与此同时,沿袭我们面授过程中实施的混合式教学小组活动的安排,组织小组进行每章节知识总结。以思维导图和重点习题推送和讲解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2 持续完善,优化平台组合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形成完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经过实践与多次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授课的资源化、模块化的特点,秉持“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机化学》课程的网络授课形成了以“腾讯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组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模式。

2.1 调整课程授课的教学设计

重新确定课程各章节内容的学习讲授和自学比例,把以前板屏结合的授课内容整合到电子课件中,把有机化学课程中物质的命名结构和制备方法以自制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把化学性质等重点难点知识放在直播课堂进行互动讲授。自制微课最终都会发布在雨课堂,有两个作用,一部分微课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环节,发布到雨课堂,随后发布预习测试,进行预习情况检查验收;一部分直播时进行的教学内容也预先做成微课,以短小知识点模式呈现,便于学生随时复习。

2.2 重新梳理习题资源

习题和测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习题和测试既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关键环节。原有的习题以每章节课后大作业的形式进行,由于一章内容较多,教学需要几个学时完成,导致一次作业的时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及时复习、及时练习,容易积累知识盲点,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效果难以保证。

结合网络授课的特点,我们对习题资源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模块化、多梯度的习题资源,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学习需求。首先,根据授课的模块化,设置了五大习题模块:化合物命名、化合物制备、有机化学性质基础考核、有机化学性质合成考核、综合应用。习题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知识的练习,也包括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同时增加了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综合运用。根据习题的难度,设置了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又为考研深造的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练习。习题的层次与训练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习题的类型、难度层次与使用安排表Table 1 Table of exercise types,difficulty levels and use arrangments

2.3 设计即时测试、讨论、分组评价、小组展示等多种参与式学习手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网络授课效果

对于自学内容,微课视频和自学测试同时发布在雨课堂平台,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进行复习。对于章节大作业,发布在蓝墨云班课,进行组内互评。在组内互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汇总大作业,汇总大作业要求正确率和方法的多样性,并要求给出不同方法的优先级;由老师对小组汇总作业进行评分,学生的作业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综合生成。这样既保证学习的独立性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应用与反思,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学习;同时在组内做好知识点的梳理与难点的讨论。对于共性的难题,收集之后,再返回到直播课堂,由教师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对于一道合成题,每个同学在独立完成作业时只需要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一条合成路线即可。通过小组互评,学生会发现其他同学不同的合成思路。通过对不同路线的分析判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在小组讨论和汇总时,为了找出更多路线,学生会打开思路,把旧知识重新梳理,探索不同的路径。在多种思路的练习中,容易暴露出曾经的知识盲点和漏洞,老师评价时给予及时的反馈、更正,解决了很多遗留的知识盲点和认识上的错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精确、完整。

每章节结束后,再进行小组展示作业。展示内容包括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典型习题和难题的推送和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再分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对前后关联的知识更加熟练,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以上作业与小组活动的情况,制定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组成。建立以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平时成绩的评价体系。

2.4 优化平台使用方式,规范组合使用方法

各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结合我们授课的要求和学生操作的方便,我们进行了优化组合。如腾讯课堂是使用流畅、交互效果好的直播平台。它既可以顺利的通过画中画功能增强学生网络既视感,也可以通过举手、提问、发讨论、投票、选择答案,屏幕的书写和打字功能等高度模拟面授过程。直播后生成的回放功能可供学生随时复习,学生的学习体验较好。雨课堂是一款便捷的新型智慧教学软件,我们在之前的面授课程中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它可以实现课件推送、微课推送、在线测试、直播等功能。而且雨课堂与我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学生名单可直接导入,网络数据可以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雨课堂还可利用学堂在线的优秀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蓝墨云班课是移动环境下的教和学设计的智能教学软件。交互功能齐全,便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小组活动易于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可选择,在学生作业和小组活动上优势明显。中国大学慕课,拥有优质的慕课资源,有机化学课程有多所高校上线,课程难度和深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对于有考研需求的同学来说,我们把慕课资源作为学生自学和知识拓展的补充方式,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QQ课程交流群,是我们课程开设中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发布资料,进行讨论的网络空间。根据以上的不同平台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优化组合,各平台使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功能不同,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不同。具体见表2。

表2 平台使用表Table 2 Platform usage table

2.5 制定每章节学习实施操作流程

(1)QQ上传课件+雨课堂发布自学视频:每章学习开始前,此章的课件发至QQ课程交流群;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分类;化合物的制法两部分自学内容微课视频发布至雨课堂,自学后完成相应的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测试。

(2)自学测试:根据测试题目性质,把客观题发布在雨课堂,主观题发布在云班课。

(3)腾讯课堂直播课:进行每章的化学性质讲解和复杂习题讲解。直播期间采用提问、选择、讨论等方式,提高互动性。

(4)蓝墨云班课:课后作业与活动。每次课后作业采用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批注打分,并将批注图片发在评论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查找易错点,拓展解题思路。

(5)QQ课程交流群:进行课后辅导和答疑。

(6)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形成讨论报告,汇总难题,由教师直播进行分析和讲授。

3 及时总结反馈,持续改进

我们每节课后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学生意见,持续改进授课方式和操作流程,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第一次问卷调查中有23.5%的同学认为课后作业难度大。我们深入调查和了解后,发现部分同学对以前的知识遗忘率较高,而教学资料在学校,无法及时复习。我们迅速把上学期教学课件发布在课程群里,便于他们复习。经过2周的复习,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正确率提高了15%。

小组活动中,通过调查发现有15%的同学参与不积极。通过思想工作,和增加讨论过程记录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小组活动的重视程度。培训小组长,给出小组活动流程,和组织程序,提高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工作效率。随着小组活动的不断改进,目前有98%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我们还通过优秀笔记评选与展示,提高学生认真梳理笔记的热情。

4 结 语

在线教学在师生的密切配合下,渐入佳境。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混合式在线授课的教学效果良好,满意度为99.03%,在学校教学评价调研中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虽然网络授课还有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积极应对,就一定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期待我们把这次网络授课的经验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章节自学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