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论素养

2020-04-29 06:57刘立波
江西教育C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理论素养提高

刘立波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涵盖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立足实际,从强化阅读、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论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教师   理论素养   提高

2019年3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个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之中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亟需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道德和法治教师引导学生成长。这也对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论素养是大势所趋。

一、精读教育名著,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精读教育名著是提升理论素养的一条捷径。教育名著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洗礼,具有时代性,经久不衰。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就从容了。”读到名人笔下的一句话,多年的教学困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教育名著科学地总结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教学成果,教育工作者甚至可以直接将其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方法、教学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笔者认为,精读教育名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炼观点。教学名著的内容一般非常丰富,通读后往往感触良多,但是一定要针对所处的时代和地域,以及特定对象,找出能为当前教学所用的有效观点。如针对道德和法治课程,名著里的观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观,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要进行细细斟酌。

二是强化实践。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其实很生動地阐述了精读教学名著须强化实践的观点。很多名著里的观点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比如成人的理论在未成年人身上是要经过进一步的检验的。特别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施展相应的教育。相应的,教师素质的提高往往源于他不断地把理论在学生身上实践,从而掌握自己教育的技巧与理论。

三是提出见解。虽然这一点绝大多数教师难以达到,但是这确实是素养高的教师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即:在得到了一个观点之后,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师其实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提出一些符合当前情况的想法,然后跟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再与名著里的观点进行比较。

二、转变教学理念,增加教育方式多元性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课要切实针对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的感染力、教师人格魅力,来增强教学的积极影响力。但是不应一味迎合年轻人的娱乐化口味来增强教学影响力,如视频;也不应一味以技术化的感官刺激来增强影响力,如课件。应该切实发挥以下教学作用:

一是强化案例教学作用。社会上的一个道德和法治事例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品格,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探究、解决,还可以挖掘学生身边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是强化社会调查教学作用。社会调查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社会体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初级的社会调查能力。道德和法治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围绕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调查,制定好调查计划,确定好调查地点,划分好调查内容,选择好调查方式,记录好调查数据,撰写好调查报告。

三是强化参观访问教学作用。参观访问能够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感受印象,而且访问点选择好了,其实就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课堂。道德和法治教师要鼓励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部队等参观访问,通过学生自身的查、看、听等形式获取相关信息,验证课堂理论观点。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职业品质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和课程开发是提升教师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不断的教学反思有助于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系统而且深入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寻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道德和法治教师提高反思能力要从以下三方面强化:

一是要强化反思能力和成效的统一。道德和法治教师具备反思能力就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懂、真信、真用,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武装自己,知法守法。道德和法治教师更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尽心尽责,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求真务实的精神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提高教学反思的基础。

二是要强化反思自觉性和全面性的统一。道德和法治教师要自觉反思自己的学术观点、学术立场和专业知识结构,自觉反思组织与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教学的情况,自觉反思自身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水平,自觉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知识来组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

三是要强化反思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统一。道德和法治教师要主动把自己的反思成果拿到课堂上进行检验,看是否与当前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匹配,是否与学生接触的社会实际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能力相匹配。一个反思成果的检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好的成效甚至要经过数年的时间进行不断的总结。

总之,理论指导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理论知识,引领自己知道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要具备开阔的教学视野,还要具备快乐的教学心境去面对教学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提升道德和法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期待。◆(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理论素养提高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