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例急性自发性荨麻疹转归为慢性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2020-04-30 01:23孙艳茹刘文博范梦娇张凤杰王振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病程

孙艳茹 刘文博 范梦娇 张凤杰 王振华

1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山东潍坊,261053;2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潍坊,261041

荨麻疹作为临床常见皮肤病,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CSU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ASU是如何发展为CSU的,哪些ASU不用担心其复发,哪些因素是ASU发展为CSU的危险因素,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旨在探讨影响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接诊的178例ASU患者,其中男69例(38.76%),女108例(61.24%);年龄0~72岁,平均(25.81±19.84)岁。

1.2 纳入标准[1,2]①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关于ASU的诊断标准;②病史中未反映与药物明显相关的荨麻疹患者;③入选患者试验前两周内均未用过抗组胺类及皮质类固醇药物;④能配合完成试验和随访者;⑤试验区域无皮损。

1.3 排除标准[3]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等重要器官系统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者;③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等患者;④有过敏性休克病史的患者;⑤伴有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1.4 实验方法 对所有入院患者于初诊时统计人口学信息、发病季节、初发病程(首次风团发作至风团完全消失且观察一周无新发)、自诉可疑过敏原、行ASST试验、治疗药物、UAS7,并于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血清总IgE测定,在初诊后的第3天、第1周、第6周、第7周、第10周进行随访,统计转归为CSU的患者。根据统计结果将178例患者分为ASU组和CSU组。

1.5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4]取肘窝静脉血3 mL,置无菌不抗凝玻璃试管,室温孵育30 min,400~5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50 μL在肘窝下10 cm进行皮内注射,同时以等量生理盐水在对侧同时进行皮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30 min后进行观察,以自体血清诱发的风团和红晕与阴性对照的大小相比较来判断反应强度。结果判定:阴性为血清侧风团直径小于对侧5 mm或者潮红、红斑直径小于对侧10 mm;弱阳性(+)为风团直径大于对侧5 mm或者潮红、红斑大于对侧10 mm;阳性(++)为风团直径大于对侧10 mm或者潮红、红斑直径大于对侧15 mm;强阳性(+++)为风团直径大于对侧15 mm或者潮红、红斑直径大于对侧20 mm。

1.6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Excel 2016,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定量资料分别采用频数/百分比和均数±标准差(偏态资料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比较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变量选择采用LR后退法。所有假设检验的置信水平均取α=0.05。

2 结果

在所有178例纳入研究的ASU患者中,136例患者随访6周后未出现复发,记为ASU组;42例患者转归为CSU,记为CSU组,转归概率为23.60%(42/178)。

2.1 人口统计学 42例CSU患者,平均年龄19.5(7.0,32.0)岁,男20(47.6%)例,女22(52.4%)例;136例ASU患者,平均年龄27.0(5.0,44.0)岁,男49(36.0%)例,女87(64.0%)例。年龄与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人口学信息

表2 影响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CSU为作为阳性预测值)

2.2 影响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单因素分析 在所有178例患者中,因自诉食物过敏导致发病的患者19例(10.67%),其中14例转归为CSU(χ2=29.601,P<0.001);ASST试验阳性的患者47例(26.40%),其中24例转为CSU(χ2=26.728,P<0.001)。转归为CSU组的初发病程平均12.5(7.0,17.0)天,ASU组的初发病程平均2.5(1.6,5.1)天,初发病程长与慢性转归之间呈正相关(t=6.818,P<0.00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食物过敏、ASST阳性、初发病程长与ASU转归为CSU有相关性(P<0.05)。见表2。

2.3 影响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多因素分析 ASU患者转归为CSU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诉食物过敏、ASST试验阳性、初发病程为自变量,以是否转归为CSU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经筛选,自诉食物过敏(P=0.029)、ASST试验阳性(P=0.043)、初发病程长(P<0.001)均是影响ASU患者转归为CS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5]。荨麻疹病因复杂,常由食物、药物、感染等诱发,但仍有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CSU,且其治疗更加棘手。如今急性荨麻疹的病因研究较多,但对ASU转归为CSU的危险因素仍知之甚少。

食物过敏是荨麻疹的常见发病因素,本研究表明因自诉食物过敏诱发的ASU更容易转归为CSU(P<0.001)。在178例患者中,常见致敏食物为海鲜、鸡蛋、水果。康玉英等[6]报道12.4%的急性荨麻疹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自诉食物过敏诱发的ASU转归为CSU的原因可能为:①食物成分多样、食品添加剂复杂很难逐一排查,导致不可避免地摄入某种过敏原;②有些食物本身就是组胺释放剂,例如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肉制品,水产品和发酵制品, 如干酪、酒类、发酵香肠、调味品等[7]。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是检测CSU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的一个主要试验,灵敏度约为 70%,特异性为 80%[4]。现已证实CSU患者中ASST阳性的患者病程长于阴性患者且临床表现更加严重[8],但ASST在ASU患者中的预测作用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结果显示ASST阳性是ASU患者慢性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在 Magen等[9]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距发病第7周时行ASST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的ASU患者更容易转归为CSU。这一发现也进一步印证了慢性荨麻疹(CU)大多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这一论断[10]。

初发病程长与ASU患者转归为CSU呈正相关(P<0.001),这与之前Cetinkaya等[11]报道的一致,他们发现初发病程超过7天的ASU患者更容易转归为CSU。

随着慢性荨麻疹病情加重,患者血清总IgE水平、UAS评分呈逐渐递增趋势[12],并且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较高[13],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这两者与ASU转归之间的关系。UAS评分与疾病活动相一致,并与对治疗的反应、ASU病程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14],虽不能预测是否转归为CSU,但可根据其评价药物疗效,对后期的随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SU好发于夏季,且与感染相关的ASU多表现为WBC升高,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发病季节和白细胞计数与转归为CSU的相关性。在治疗方面,是否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对ASU患者转归为CSU的预测也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自诉食物过敏、ASST试验阳性、初发病程长是ASU患者转归为CSU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我们临床遇到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时更应该给予正规、及时、足疗程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宣教,建议将ASST试验纳入ASU患者的常规检查以协助判断其预后和转归。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突然来的风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