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2020-04-30 06:47赵鹏洋苏佳蕊
艺术评鉴 2020年5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敦煌壁画

赵鹏洋 苏佳蕊

摘要:敦煌壁画在敦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开采的石窟中蕴含佛教文化元素最多的艺术宝库之一。敦煌文化是在丝绸之路导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的,研究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和绘画风格,能够从这两种艺术表现中发掘东西方文化对于敦煌艺术的独特影响,从而实现对东西方文明的研究。本文将从造型特色和绘画风格两个角度对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進行研究,实现对敦煌文化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敦煌壁画   造型特色   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5-0054-02

敦煌壁画中蕴含着浓厚的佛教元素,无论是种类繁多的菩萨佛陀,还是闻名遐迩的飞天神女,都表现了敦煌文化显著的特点:宗教色彩浓重。壁画艺术是敦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工匠在进行壁画创作时,受到敦煌文化的影响,将文化中的精神和思想通过其中神灵的造型表现出来,其动静相和灵动飘逸的动作,和写实与写意交融、色彩明丽的笔触,都彰显了壁画艺术中蕴含的敦煌的独特观念,在展现艺术的同时记录着文明。

一、敦煌壁画中的造型特色探究

(一)用线条描写形象,以色彩奠定风格

敦煌壁画受到中国绘画风格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壁画中对于线条的运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线条在绘画中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表现形式,简单的线条可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对于造型的塑造尤为重要。敦煌壁画吸收了传统中国的审美价值,以飘逸雍容作为造型创作的主要风格,通过线条的简单勾勒在静态的画作中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动静相和使得敦煌壁画既具有艺术感,同时具有一定的生命感。

而敦煌壁画在色彩上则融合了西方的表现艺术。不同于中国的水墨绘画,亦或是唐朝之前盛行的绘画风格,敦煌壁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丰富,通过色彩的晕染对人物的造型进行更深一步的描绘。[1]工业重笔的勾线、填色、晕染使得在简单的人物造型上更增添层次感与朦胧感,符合了佛教文化中宗教带有的神秘色彩,帮助敦煌壁画形成独特的艺术生命。

(二)精准的人体比例绘画借鉴西方解剖知识

敦煌壁画在造型塑造上还借鉴了西方的人体知识,在人物造型的绘画上更加贴近于真实的人体比例,而不再像中国画中某些部位的拉长和夸张。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还带有相当重的中国人物造型风格,佛陀菩萨的双耳双手在进行绘画时被人为的拉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唐朝的建立使得丝绸之路开始兴盛,西方的人体知识传入敦煌,使这时期的敦煌壁画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和具有飘逸美,例如敦煌中的标志性元素飞天,流畅遒劲、笔锋婉转,既符合了西方文化的写实审美,又符合东方文化起承转合的审美,实现对审美的统一。

敦煌壁画受到龟兹壁画的影响,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表现上都吸收了一定的西方艺术影响。[2]在当时的中国壁画中,人物的造型还是广袖宽带,对于人体的整体造型塑造相对简单,而在敦煌壁画中,菩萨等人物的比例适中、姿态优美、身形纤细,充分地展现了人体美,对于中国人物绘画中的不足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在造型塑造上运用了适当的夸张变形手法

敦煌壁画的造型设计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运用了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手法,对于形象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敦煌壁画中,通过造型的适当夸张,既能够实现对形象的丰满,又能够实现对静态物品的动态表达,例如在《九色鹿王本生》中嘴尖腹瘦,脖颈弯曲如钩的白马,显然是不符合生物特征的,但是正是这种夸张的形象使得白马的矫健如风风姿飒爽展现出来,实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

敦煌壁画还运用了适当的变形技巧,对于不同的形象进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夸张变形,从而达到使形象变得生动立体的目的。例如在北魏时期的菩萨增加了服装和脖颈的长度,嘴巴的形状如同花瓣,塑造出威严且慈祥的形象;而对于力士则对体型横向夸张,缩短脖颈、棱眉鼓眼表现了出强壮和健硕的形象。[3]变形还与不同时期的审美相关联,在早期的敦煌壁画中变形想象多倾向于浪漫主义色彩,而在隋唐以后则多倾向于写实。

二、敦煌壁画中的绘画风格探究

(一)壁画的内容题材多样,种类复杂

敦煌壁画的内容题材多样使得壁画的风格在统一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种类复杂使得壁画的绘画风格也独树一帜,值得深入研究。敦煌壁画虽然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其中的形象也多与宗教相关,但是绘画的题材还是相对较多的。无论是前文提及的《九色鹿王本生》这类带有神话色彩的宗教故事,还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录的壁画内容,亦或是表现自然山水的图案,都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思想精神领域的映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共有五万多平方米,在这广袤的绘画平台上对于多种绘画内容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是进行绘画创作的原则之一。壁画类别分为经变画、建筑画、山水画、尊像画、故事画、动物画和装饰画等,通过写生形成气势雄伟、姿态生动的绘画风格。[4]画与画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割线而是进行自然的过渡,通过色彩瑰丽场面宏伟的笔触展现了超前的绘画技巧和构图巧思,使得壁画融为一体而又独具特色。

(二)壁画整体动静相适的协调感与稳定感

敦煌壁画的动静相合也是其重要的绘画风格体现,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创作,敦煌壁画在进行创作时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晕染,达到静态形象的动态化呈现,使得壁画的整体协调性和稳定性大大增强,画面生动而富有审美,是对壁画内容的有效诠释。在莫高窟中,有的窟四壁上方有一圈飞天装饰带,这种装饰带不仅使窟内的审美元素增加,还增加了一定的动感,飞天的曲身侧首回顾与窟中的转角吻合,增强了飞行的动势和连续性。飘逸的飞天形象与静态的山石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轻柔的神仙动作与厚重的人间生活相对比,实现了对宗教中神仙生活的美好想象,体现了宗教色彩。

在神明塑造中也具有不同的风格体现,使得神明的形象达到了平衡和统一,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中给予双重的平衡,实现对壁画美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衣袂轻摆身姿飘逸的飛天,和孔武有力彰显力量美感的力士,在画面中进行动与静、力与美的平衡,浮于空中的神仙妃子与顶天立地的力士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体构图更加的合理,避免了头重脚轻的情况,而是带有一定的稳重感,这种对比和平衡式构图能够实现敦煌壁画艺术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带来形式塑造

在敦煌壁画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这些装饰性元素对于佛教文化的庄严性进行有效的塑造。在敦煌壁画中,星象纹、忍冬纹、祥云文、莲花纹、棋格纹和火焰纹的运用,使得壁画的装饰在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同时,通过有序的纹案形成独特的绘画元素,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意义。[5]这些图案不仅在敦煌壁画中成为表现佛教文化的符号,实现了对敦煌文化宗教色彩的加深,对于后续中国的建筑设计和绘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有规律性的装饰性元素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和谐审美,在精神上也更加贴合佛教的思想,尤其是莲花这一形象本身就与佛教的教义切合,这就赋予了装饰画更加深刻的内涵。

丰富多样的装饰使得敦煌壁画的表现元素也更加丰富,恰当的装饰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填补在壁画绘画中的空白,还能够形成风格独特且具有一定审美的图案,使得装饰画成为壁画内容的一部分,实现对壁画构图的完善和风格的统一。装饰性的图案经过敦煌艺术的发展成为了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并且对于后续的纹案审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敦煌壁画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其造型特征和绘画风格的研究,对于探索当时的审美风格和探究绘画发展的演变都有深刻的影响。敦煌壁画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相对写实的人物造型比例,适当的形象变形夸张以及动静相和的艺术形象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体现,敦煌壁画通过复杂多样的题材与种类达到了风格统一下的多元化绘画发展,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和探索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也惠,潘象波.敦煌壁画造型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94-95.

[2]王惠民.数字化时代的敦煌壁画图像研究——以莫高窟第72窟北壁弥勒经变为例[J].敦煌研究,2019,(04):26-37.

[3]师慧.论敦煌壁画中唐代绘画与中原绘画特征的关系[D].南昌:南昌大学,2013年.

[4]陆敬国.浅论敦煌壁画中西域绘画特点与汉画风格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1,(07):42.

[5]潘汶汛.唐及唐以前敦煌壁画设色研究及其在现代绘画的影响[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敦煌壁画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
论龚贤山水画独特气韵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