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纪实性视听作品创新模式研究

2020-05-03 13:46吴冰心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

吴冰心

摘要:在融媒时代背景下,促使了纪录片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和多样性。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观众对纪录片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和热度,这也体现出目前人们对纪实性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满足社会群体多样化的需求,纪实性的视听作品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与其他领域作品之间的融合,实现全面的创新以及跨界融合。

关键词:融媒体:纪实性视听作品;微纪录片

我国的纪实性视听作品,因为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播出渠道,而且将其致力于一个创新性的环境当中。就在媒体时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受众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观众不仅在观看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同时观看时长也在缩短。受众的年龄层次也由年龄单一的中老年群体变为年龄层次跨度较大的群体。这些种种变化表明,在融媒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消费环境的变化,纪实性视听作品要想成为大众受欢迎的节目,那么就必须勇于创新,不断的改变节目的样态。

一、融媒体时代催生纪实性视听作品新形态

融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为纪实性视听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催生出纪录片的新形态:微纪录片、纪实短视频、真人秀式纪录片、网络自制纪录片和VR纪录片等。

1.微纪录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碎片化、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时代来临。在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上衍生出微电影、微纪录片等新艺术样式。这些作品时长在30秒到20分钟之间,短小精悍,内容紧凑,不仅具备长纪录片的完整叙事结构,同时题材更加丰富、叙事更紧凑、创作周期短、传播平台广泛,非常符合当下互联网用户的欣赏习惯与生活习惯。与长记录片相比,微记录片更接近纪实性视听作品的本体特质,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还原现实社会影像,记录生活[1]。

2.纪实短视频

纪实短视频与微纪录片区别不大,都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但是纪实性短视频更多的是在新媒体平台传播、UCG短视频较多。这类短视频时长更短,大多在1-5分钟,内容更加生活化,关注小人物、讲述老百姓身边的寻常故事和生活。例如火遍全网的李子柒短视频,朴实的还原田园乡村生活,并且把传统文化和人伦道德融入到视频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纪实短视频就像社会的一个个小窗口,在公众的视野下透过窗口看到缩影了的普通人的生活景象,让更多的观众找到情感寄托和宣泄口。

3.真人体验式纪录片

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与纪录片相融合,出现了真人秀这种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由于网络用户的年龄、文化层次以及传播方式等变化,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获取相关知识的作品又可以通过节目舒缓生活压力。真人秀节目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两种特征相融合并变革,本身就有相对广泛的受众群体。真人 主要是由素人和明星构成,素人作为节目主体,观众会把自己代入进去更有情感共鸣和励志激情。明星作为节目主体,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的同时拉近距离,本身明星就有粉丝效应更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和点击量。秀 是一种节目形态,本身就是从纪录片中衍生出来的对真实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4.网络自制纪录片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纪录片制作己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品。很多自媒体人、网络平台、社会机构自制的纪录片在新媒体网络播出渠道大量涌现并呈火热之势。如凤凰视频的《甲乙丙丁》、土豆视频的《进藏》、爱奇艺的《天罚:二战全纪实》等优秀网络自制纪录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微信公众号的“一条” “二更”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的纪录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体现了鲜明的互联网特征,为纪录片输送了新鲜血液。如“一条”制作的关于一个34岁女性摄影师郭盈光相亲的一个纪录片,片中真实的反映了一个都市大龄白领女性当下所面临的婚姻问题。

5.VR纪录片

随着虚拟现实设备的发展虚拟现实纪录片即VR纪录片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VR纪录片打破了传统影视剧单一的视听语言规律,颠覆了传统影视的固定叙事技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体验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参与体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名观众都是他观看影片的导演,在VR影片中故事的发展由观众来选择,每个观众的关注点、兴趣点等各不相同所以观影体验也不尽相同。我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聚焦贵州松桃留守儿童和山村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在叙事方式、故事表达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二、融媒体时代重构纪实性视听作品新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纪实性视听作品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市场的转型、制作与传播渠道的拓展、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受众年龄和层次的变化等影响因素,改变了纪实性视听作品的生态环境。这对纪实性视听作品的创作模式也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创作者要掌握这种变化规律和特点不断的创新和尝试,才能够制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和受众喜爱的作品。

1.个体化、故事性调动受众情绪,提升传播效果

面对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不仅个人意识得以苏醒,而且大多数的人们更希望对悠久的文化进行深入理解,激发个体情感意识的同时,通过作品能够与其情感达成一致,这也是作品之所以受到群众喜爱的关键原因。从视频内容视角看,主要涵盖主题选择以及场景布置等诸多环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微记录片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吸引群众加入到作品的无私宣传当中,正因为微记录片主要的叙事点在于历史的同时,更加强调的是“人”这一主体,这种呈现主动态势,围绕故事为核心的创作形成,更能够直激人们的内心情感。例如, 《故宮100》作为一档微纪录片作品,其中第一集就是围绕我们日常的生活而展开,从吃饭用的餐具以及整个房间内的陈设等,这些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一种平等叙述形式下,更能够与观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相比较《故宫》这种大型的纪录片,整个节目主要就是对宏伟的故宫建筑等进行叙述,全程采取仰拍的方式,虽然能够凸显出故宫的威严以及遥不可及,但是却也拉开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说, 《故宫100》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虽然整个过程比较的平淡朴实,但是却能够以人为核心,引领观众对故宫进行了解的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人情味儿。节目开始之初通过老百姓的生活为切入点,讲解皇帝的内容,处于较低的视角下回忆故宫,更容易激发观众共鸣的同时,也是观众在作品中找到自我的关键[2]。

2.转发与评论 纪实短视频显现长尾效应

与过去媒体时代一次性播出的形式相比,融媒体时代的纪实性视听作品因为长尾效应,多次数的播放特点,更加受到观众的青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转发与评论。基于新媒体平台下,观众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抒发自身的感悟,行使自己评论权的同时,拥有了更加独立的思考人格。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拓展,纪实性短视频得以迅速壮大,观众通过新式的转发以及评论环节,能够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因为本身纪实性的作品与观众的生活更加的贴近,进而也是激发群众情感共鸣的根本。通过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等,观众可以转发与自己思想相同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扩大了纪实性作品的覆盖范围。例如,一档《姐妹饺子馆》纪实性的视频作品,主要就是围绕城南饺子馆火爆的生意。有一位网友是这样评论的:小时候的回忆,倍感亲切。而围绕一名警察远到他乡干地铁警察的《南京警察故事》,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奋不顾身,其中一位网友评论道:正因为没有了小家才有了大家,是你们给予了更多人温暖的家。这种取材于生活的视频,无疑更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他们可以毫不保存的进行评论,这些都是观众思想得到很好寄托的关键。与此同时,整个过程不管是传播方还是观众方,两者之间处于和谐的交流过程,鉴于广大观众的作用下,促使视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迅速传播。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视频带来的传播更加的迅速以及广泛。面对不同年龄段以及学历的受众群体下,作为视频的创作者,就应该对全体观众的需求以及爱好进行深入的调查,对频道加以细致的划分革新视频转发以及评论的形式,做出人们满意的视频内容[3]。

三、结论

简而言之,对于纪实性视听作品来说,因为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传播方式出现了变化,就连节目样态也不断的革新。未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纪实性视听作品的形式會更加多样化、垂直细分化。从制作形式上看,节目形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的更紧密,网络化现象越明显。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人伦道德、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等类型会更受大众喜爱。媒体融合为纪实性视听作品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模式,更在深层次上全面地影响着纪实性视听作品的生态重构。

参考文献:

[1]赵鑫陈旗,“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现代传播,2017年第4期。

[2]田维钢张仕成,媒体融合中的视频内容创新策略,电视研究,2018年第8期。

[3]李共伟,主客关系再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自我表达性研究,现代传播,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