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抗击新冠疫情的心理疏导工作

2020-05-03 16:10张伟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绪新冠心理

摘要: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危害影响巨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人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加强自身的心理疏导防护做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防护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让人闻之色变,心惊胆寒,其肆虐范围之广大,影响程度之深远,形势任务之严峻,前所未有,实属罕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明确指示,要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猝不及防的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局中人,战斗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局。紧张、焦虑或者恐慌、害怕等情绪,始终萦绕在大家的心头。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成为下一个感染者。那么,疫情下的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提高“心理免疫力”呢?

一、疫情面前常见的心理、生理、行为反应

面对穷凶极恶的疫情,较出现一些不同平常反应,是合乎常理,合乎心理的的正常反应,要正确看待,正确面对,正确处理,切忌心慌慌而不知所以焉。

1.情绪表现:大多有紧张担心、恐惧害怕、疑神疑鬼、杯弓蛇影等情绪变化,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最后可能发展为愤怒抱怨、缺乏耐心、无助失望、情绪低落、甚至是对任何事情都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减退,最后被抛弃感逐步增强,对社会失去信心。

2.躯体表现:过于关注重视自己的身体变化,出现心慌、胸闷、气促、出汗、腹泻、头痛、甚至是精神性易疲劳,食欲减退,乃至发展成睡眠觉醒障碍,内分泌系统失调,血压不稳定等。

3.认知表现:压力增大,开始出现负性思维,容易将个人的不顺心与应激事件(疫情)联系起来,心态不稳定、容易患得患失。

4.行为表现:不愿与人交流,喜欢独处;发呆,反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反复测量体温,反复洗涤、洗手、消毒等强迫行为。

二、保持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人们在面对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不适情绪,其根本原因是来自“被感染”,“被抛弃”,“被隔离”的担忧。

1.筑牢自我防护的心理关口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可谓瞬息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种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网帖、抖音等信息载体层出不穷。为抢夺人们的眼球,占领视野,所谓“内部消息”、“独家报道”、“独家新闻”连篇累牍,汗牛充栋。要学会甄别、筛选、删除,选择阅读有事实依据或官方公布的权威资讯作为信息获取的根本渠道,如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重要讲话精神等。切忌不加选择甄别,囫囵吞枣,听信谣言,甚至传谣造谣,发帖议论,自乱阵脚,徒增心理负担,自寻烦恼,徒增心理压力。

2.夯实忠党爱党的思想根基。

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统筹部署下的重大工作,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战绩,直到胜利的彼岸。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份子,要积极服从各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联防联控机制工作。做好身体情况监测,每天监测体温,向单位或社区管理人员报备,是对社会的责任,切忌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情绪。保持正确的认知思维习惯,根据防疫指挥部安排部署和官方报道来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是否合乎事实。例如,每日的发病率、治愈率、生物制剂的新进展等情况。在举国上下共度过难关的时刻,只要我们心理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切实夯实听党指挥思想防线,教育引导家人、朋友,帮助他们健康心理,统一思想,就是在为防治疫情做贡献。

3.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隔离是避免病毒传播,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最有效的办法。有不少人在隔离中,由于不能户外运动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烦躁不安,容易动怒等心理行为表现。和家人一起看几部好电影,读几本好书,不断增加知识的素养,健康心理素质。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适量运动,如:健身、组织亲子游戏等活动,一来可以减少精神上的紧张,愉悦心情,二来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对于焦虑、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提高自信心,促进脑部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对于因生活需要外出者要做好科学的防护,如佩戴口罩、回来洗手、经常消毒等严格规范的程序,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减少“空气有毒”、“外出感染”心理阴影。对于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症患者,在面对疫情时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多与自己的精神科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重点加强“三类人”的心理疏导

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可谓一路披荆斩棘、历尽艰难,但终苦难辉煌。但长远来看,困难终将过去。即使身处危机,也要自强不息。确诊患者担心不能被治愈,疑似患者担心被确诊,密切接触者担心被传染。这三类人群的心理疏导防护是种中之重。

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坦然接受现实。治疗或者隔离期间,人身自由被限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恐慌、不知所措,这是正常人的自然反应.不必过分压抑、强迫自己保持镇静。因为过分的压抑,反倒会影响自己后续的抗压能力。其次要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了解有哪些規范,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通过电话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取鼓励、支持和信心。最后,要积极自我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病魔,杜绝总是刷新跟疫情有关的信息,应有意识地减少信息过载,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比如,哪个时间段做运动,哪个时间段读书。充实有序的生活,可以降低身体和大脑的负荷,让自己心态更健康。

作者简介:张伟(1978.1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职,研究方向: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情绪新冠心理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心理小测试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