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党内部集体投票制度的探析

2020-05-03 16:10张凡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会

张凡

摘要:工党的集体投票制将工党与工会的关系,从制度上予以体现和保障,是联系双方的重要一环。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其进行探析。第一,梳理了集体投票制形成、发展的过程,分析其确立的原因,应用的范围,及为什么被废除。第二,指出其带来的4点作用和影响。1)增强了工党党内活动的有效性,节省了活动成本,提升了活动效率。2)最大程度为工党、工会双方利益交换提供制度保障。3)阻碍工党在新时代的前进与发展。4)工党与工会围绕集体投票制展开的博弈与行动,对工党及英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第三,从它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提出笔者对这一制度的思考。它使工党与工会双方的利益交换规范化、制度化,是双方相互依赖关系的制度体现,但由于其无法适应新时代工党的发展需求,成为阻碍工党继续前进的重要障碍。不过,对它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分析工党一工会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英国工党:工会:集体投票

英国工党是一个宣称信奉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00年2月在伦敦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之初它是一个由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其中主要的是独立工党、社会民主同盟与费边社)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1906年,它正式改名为“工党”。这样的一种政党构成模式也决定了工党和工人阶级及工会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以独立工党、社会民主同盟和费边社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团体希图通过领导工会与工人群体,实现它们政治上的纲领与主张。而工会团体也希望通过这些社会主义团体在政治上掌握的资源和优势,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以议会为主体的英国政治中。

在工党发展的过程中,在党内民主决策及选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投票制度 集体投票制度。它主要是依据工会在工党的特殊地位进行设立。这种制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一人一票的广泛民主,而是根据实际拥有投票资格的人数的多少分配投票权,并集中进行行使的一种制度。

集体投票制度作为一种政治规范与实践在工党内部将各工会团体、和地方工党与议会党团相联系,方便工会行使投票权,表达政治主张。它主要运用于全党政策决议,议会参选代表和全党领袖的选举之中。

在工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1993年后一人一票投票制度的推行,这种集体投票制度也在工党党内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取消,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建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确立、运行及废除

1.确立

工会对于工党的成立与发展意义重大,为其政治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人员及政治动员等方面的支持。在工党成立之初,工党内部便基于党内团体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为工会参与党内活动确立了集体投票的投票方式。首先,工党在成立之初是由一些社会主义团体和工会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工会数目众多组织庞大,为了提高党内活动的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问题,工党的决策者们决定建立一种非直接的“联邦制”,使每个工会作為一个独立的活动单位,在党的规章制度下进行相应的活动。第二,各工会成员数存在不同,捐赠给工党的政治基金也不相同,实力存在差异,为了体现公平,工党在政治实践中便按照实际缴纳政治资金的人数分配相应的投票权,使各工会能有效地参与到党内决策与活动。在这样的内部结构、组织关系的影响下,为了保证工会能够继续为工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在党内的政治活动与实践中便形成了这种集体投票的制度。

起初,集体投票制度并没有在工党的党章中予以明确地说明及规定,只是通过实践形成,并得到党内人士的默许,从而确立及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每次的投票中,各工会的代表往往只有一张投票卡,去表达其所代表工会对某一问题和选举的意见。1953年后,随着电视技术的普及,投票开始在电视上进行直播,为了减少公众对这一操作的疑议。投票中,代表们会被分发80张的投票卡(40张支持,40张反对),去向公众展现某一意见是经党内充分讨论后作出的一种姿态。也是在此之后,集体投票制度被更加稳固地在工党内部确定了下来。

2.运行

集体投票制度主要在党内政策的决议、全国参选议会代表的选举及党内领袖的选举中进行运用。

工党党内政策的决议的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实现,分别是工党年会、工党全国执委会( NEC)、工党年会筹备委员会( CAC)。工党年会由各工会代表及地方工党、议会党团的成代表组成,对下一年度需要讨论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表决过程中,各工会行使自己集体投票权。工党执委会负责工党年会闭幕期间期间工党日常事务的管理,对年会议题的制定与形成发挥重要影响。工党年会筹备委员会则负责年会日程的协调与安排,影响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工党全国执委会与工党年会筹备委员会中工会部分的成员代表由工会按照集体投票的投票形式进行选举。

年会决定着政策的是否能够通过,全国执委会、年会筹备委员会影响着讨论政策的内容及顺序,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投票、人员选举也均是按照集体投票的原则进行。在这样的实践中,由于工会集体党员数量庞大,票决及选举的结果也往往都是向工会倾斜,使工党政策的偏向工会的现象十分明显。

在议会参选代表的选举中,工会的投票体现的仍然是一种集体投票制的原则。工党全国议会候选人代表,由地方工党的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地方的常务委员会一般为地方工会的代表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在投票中按照地方工会负责人的指示进行统一投票,同样形成了一种集体投票的实践与制度。

1981年,工党实行领袖选举改革,实行选举团制度。议员、选区工党代表、工会及附属团体组成选举团进行投票。其中工会及附属团体的投票采用集体投票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选举下,为了赢得工会的支持,工党政治领袖们的活动受到工会的严重制约。

通过对党内决策、议会参选代表候选人、领袖选举的影响,集体投票制帮助工会在工党内部进行有效发声,维系工党与工会的特殊关系,在工党党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3.废除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工党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削减公共福利,这引发了工人的极大不满,他们组织起一场又一场的罢工运动,威胁减少对工党的资金支持,迫使工党政府不得不作出相应妥协。公众在这样的景象中愈发看出了工会对工党的重要影响力,工党就像是工会塞在议会的特洛伊木马。长期低迷的经济环境,与工会过分紧密的联系,让民众最终失去了对工党的信任,并在1979年的全国议会大选中收获惨败。而在其后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和工会关系一直无法妥善解决,工党也再没有回到执政党的地位。

持续的大选失败,让工党的政治精英,不断地反思工党和工会关系的建构,使工党摆脱仅仅是工人、工会代言人的形象,去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而在党内将工党与工会紧密联系的集体投票制度,此时更是成为了工党前进与发展的障碍。在金诺克到约翰·史密斯,托尼·布莱尔等人的长期努力下,最终在1993年的工党年会上,工党内部取消了投票中工会集体投票的做法。

二、作用和影响

1.降低活动成本,提升活动效率

对于工党而言,允许工会以一个独立的活动单元参与到工党的政治活动,并允许其实行集体投票,避免了政治参与过程中人数过多,机构庞杂臃肿、意见难统一、决策效率低下等各种问题。在活动中,不论是实行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还是选举代表参与到党派内部的投票活动,都会带来人员过多,制度运行成本巨大,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集体投票制的实行,有效缩减活动的成员数,精简党内讨论的议题,高效建立起工党与工会互动的机制,畅通相互的利益交换,为工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于工会而言,集体投票制首先在工会内部统一了政治主张,保证对外只有一种声音的发出,减少了在参与工党活动的过程中,政治考量、政策付诸实践的成本。一方面,在工会的对外活动中,团体内其他少数群体的主张和意见会在集体投票制的实践中被隐藏,这样在外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压缩了议题的数量。使得各团体被关注最多的问题,在公开的议事过程中充分讨论。另一方面,在工党公共活动场合,工会的代表按照其所属团体集中授意进行活动,也压缩了其内部意见协调的过程。如果缺乏统一的行动主张,各团体的代表,可能会各行其是,使得团体主张无法充分实现。统一的政策主张、统一的行为活动,有效减少了工会在政治参与中的成本。

集体投票减少了工会和工党内部各机构互动、联系的成本。1900年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吸收了66个独立的工会加入其中,如果允许工会成员以个人名义的形式参与到委员会(工党)的组织活动,就非常可能带来动员低效、意见难以集中等问题。以集体投票的形式,将投票资源进行集中,对参与工党活动的主体进行限定,则会有效控制参与政治活动团体的数量,使得各方的代表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政治讨论,快速、高效地研究问题,给出处理意见。让双方能够高效地对问题做出符合团体利益的反馈。在工会及党内意见分歧相对较小,这样的制度实践无疑提高了政治活动的效率。

2.为工党、工会双方利益交换提供制度保障

(1)为工会政治主张表达、利益实现提供途径

集体投票制度的确立、发展,保护了工会在工党内部的特殊地位。通过该项制度,每个工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行动主体最大限度地进行发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工党的政治人物,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选票与支持,就必须在其政治主张中考虑这些工会团体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工会通过吸纳会员、发动更多成员向工党捐款以获得相应的投票权,提升其在党内的影响力,推动自己的利益主张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考量。

(2)为工党政治生活的参与提供资金、活动等方面的支持与工会利益、主张得到满足相对应的是,工党的竞选、领导等得到充分支持。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工会会向工党捐赠了大量的政治资金,为其竞选和社会活动的参与提供重要的支持与保证。而集体投票制度将工党与工会的联系加以规范,为这种关系的保持提供丁具有说服力的制度保障,也继而帮助工党获得来自工会的各方面的支持。

在集体投票制中,工党精英通过政策承诺换取工会对其竞选、领导方面的支持,保证工党在政治生活参与中所必须的支援。同时,如果工会想要在国家层面推动更多有利于其团体的政策、制度的出台,它们也需要通过集体投票制,通过更多的利益输送,集中统一的行动,来实现其主张与想法。某一工会削减支持的威胁,在工会团体缺乏统一行动的条件下,作用并不会很大,可能只会导致其党内话语权的下降,损害其利益的实现。也正是通过此种机制,工党获得来自工会的支持,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

(3)阻碍工党在新时代的前进与发展

在工会力量削减,工会主张不代表社会主流意见的时候,集体投票制则会阻碍工党的向前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工党在大选中的连续失利表明了英国民众对于工党的不信任,表明了公众对工党与工会关系的不信任。

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背景下,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工人阶级在社会群体中的比例逐步减小,以“白领”为主的中产阶级规模日益扩大,工会组织处于一个转型与调整的变化时期,对外活动呈现出激进、难以预测的态势。在这样一个变化调整的时期,工会内部的激进分子开始掌握工会组织的话语权,并希望通过向工党施加影响力,继续保持工人群体的高福利待遇。这些行动与工党多数政治精英的主张相左,也与社会主流意见相悖。为此,围绕着工党的地位界定、行动纲领、组织改革等问题,工党与工会之间还进行过长期的争执与斗争。作为工会影响力体现集体投票制,明显阻碍着工党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此时也成为了双方斗争的一个焦点。

1984年左翼矿工工会领袖斯卡吉尔领导大规模的罢工表达对撒切爾政府关闭煤矿又不对矿工进行安置和补偿的不满。在这一年的矿工年会上,工党领袖金诺克就本次罢工运动中出现的暴力行为与斯卡吉尔展开了激烈的争执。争执中,斯卡吉尔提出“工党仅仅是工会运动手臂的延伸,可以说是工会运动在议会中的‘虚站着的一条腿…。金诺克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工党应当是统一的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一个自主的部分,是工人运动的政治一翼,它为了整个运动的利益必须面对个别的工会当前利益和日常政策的要求而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这次大会上,矿工工会提出了下届工党政府赔偿矿工工会在罢工期间因被政府罚款而受到的全部经济损失的提案。对于这样强硬的要求,即便金诺克在态度上表明了强烈的不满,然而由于缺乏对年会的有效控制,最终他还是不得不面对大会通过矿工工会提出的支持罢工、在劳资纠纷中不许出现警察,将来对矿工进行赔偿的决议。在这样的情况下,集体投票制成为贯彻工会错误主张的工具,严重阻碍了工党的向前发展,改革也就成为了党内日愈强烈的呼声。

(4)双方在制度的参与与博弈中,影响着工党及英国社会的发展在集体投票制度中,工党与工会各方进行双方利益的交换。当这种交换处在一个平衡状态的时候,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但当某一方在这种政治交换中,利益获取过多,另一方利益明显受损时,党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与争执。

二战结束后,在工会组织的支持下,艾德礼领导的工党取得了大选的胜利,掌舵英国的发展,也是在这段期间,艾德礼大规模地对英国的企业实行国有化,建立起相应的福利制度,社会中下阶层的工人利益有了切实的保障。而这些国有化、福利国家的探索,深刻改变了英国的发展轨迹,对英国社会影响深远。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不景气的状况,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带来巨大的赤字。面对这一局面,70年代的威尔逊、卡拉汉的工党政府试图通过削减社会保障的支出,降低对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予以解决。然而,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又引发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工会对此强烈不满,它们为工党提供着竞选、领导、施政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工党却不顾它们的诉求,盲目地削减公共开支。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会内的左派的人士开始获得组织内工人的支持,并试图以一种更加激进的方式在党内外给工党、国家施加影响。他们威胁切断对工党的资金支持,在党内与党派领袖进行公开的争执;党外,他们组织发动一系列的罢工运动,向政府施加压力。

三、认识和评价

(一)1.将工会和政治精英们的利益交换制度化、规范化。

任何政党、任何团体,其内部必然存在着利益交换的现象。集体投票制度,在工党与工会利益交换的过程中搭建起一个框架与机制,使双方的利益交换在一个合理、有序的体制下得以进行,有效地保护了双方的利益。

在一个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政治交换的过程中,贡献选票的人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他们的主张、利益并不能快速地兑现;而直接参与政治的竞选者,他们的利益与诉求(选票)能够快速地得到满足与实现。因此这是一个不平等,存在很大问题的政治交换过程。通过集体投票制,满足、保证工会在工党重要地位的同时,赋予工会限制、约束政治精英们的能力,愈发显得重要。集体投票制便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一旦政治家们在成功当选后,无法满足其最初的政治承诺,工会便可以通过集体投票权,减少对政治家的资金、选票支持,削弱其活动空间。但同时,政治家们也不完全在这个过程中听命于工会的安排,他们可以利用不同工会之间的矛盾,不同的利益诉求,调整政策的倾向性,以期获得最优的支持。

2.工党与工会特殊关系的深层体现;

集体投票制的变迁过程,其在工党内部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发挥作用的发展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工党与工会关系的发展变化,与工党与工会关系的变迁过程暗暗契合。集体投票制的最终废除,反映了党内权力最终向工党政治家们的集中的现实。

1900-1945年的时间里,工会在工党内部运用集体投票的方式决定着党内的各项事务,党内的工党政治家们基本上就是工党利益的发言人。如果有谁对工会的主张提出不同的声音,那么他就会面临失去支持的局面,被其他的人替代。麦克唐纳在自己的第二个首相任期内,为了执政,组建与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府,并在一些方面削减工人的福利,这些做法无疑是不被工会接受的。在党内的斗争中,他也最终被开除出党。

1945-1983年的时间里,集体投票制的实践及规范,在工党党内愈加的成熟,工党、工会两个团体都在体系运作的过程中实现获益。工党在保证工会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工会的支持,去采取面向更广泛群体的政策。这段时间内,工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党内的政治精英在面对工会时,也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这种双方力量的相对均等,给了集体投票制更多发挥作用的地方,使工党政策、活动体现了更多的有效性、民主性。此时的集体投票活动建立在双方力量均等的基础上。

1983-1993年的时间里,集体投票制度经历着被修正及被废除的过程。工党的政治精英们对于工会在工党政治活动施加的负面影响愈发的不满。在这个阶段集体投票制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工会的利益难以通过政治家进行有效表达,另一方面是政治家利用一切规则去减少工会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施加的影响。工党的政治精英发现此时再通过集体投票制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政治实力,已经不再有效。集体投票制已经成为制约工党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乎,这种投票实践经历着不断的改革,以至最后被废除。这个阶段反映了在工党工会关系中,工党力量逐渐占据上风的事实。

3.有助于把握新时期工党工会关系的演进

1993年的工党大会,工党正式摒弃了其长期坚持的集体投票制度。然而在现实的投票实践中,我们依然能够看见它的踪影。事实上,工会领导通过对权力、资源的把控,依然能够在一人一票的投票原则中制造一种事实的“集体投票”。例如在党内领袖的选举中,工会通过对提名权、政治活动、政治选票等资源的垄断,可以引导各自组织内的成员集中向某一位候选人投出选票。这种投票产生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集体投票制的選举成果具有一致性。2010年党首选举的过程中,一些大工会的领袖在工会内部向成员推荐爱德·米利班德,引导大量选票向他的集中,并最终帮助其成功当选,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工会“集体投票”的强大力量。这说明了工党工会特殊关系的依旧存在,曾经的工党领袖企图彻底切断工党与工会关系的不现实。集体投票制虽然已经废除,但是工会依旧为工党运营提供着关键的资金支持,依然提供着大量的成员支持,尽管集体投票不再允许,但是在规则的允许下,利用工会强大的权威,依然可以将分散的选票合凝成集中的选票,产生与“集体投票”一样的结果。因此,只要工会仍在工党,并想要具有相当的话语权,这种集体投票或者类似的实践就依然会存在。对集体投票制进行权面、彻底的考察,并与今天工党内工会的投票实践相比照,对我们认识工党与工会关系的演进,认识双方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相互互动具有积极意义。

工党内部的集体投票制度反映出了工党与工会之间特殊关系,它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工党与工会力量变化过程的体现。它对工党的发展意义重大,建立并强化了工党与工会之间的特殊联系,提高工党政治活动的效率,满足了工会的利益需求,使工党走向壮大,改变了英国政坛的政治格局。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工党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工会势力的式微,集体投票制已经成为阻碍工党,工党一工会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工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它最终遭到了废除,使工党的发展面临着一次新生。在今天的英国,工党与工会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集体投票的实践依然以某种形式存在,认识这种投票机制的原理及意义,理解工党工会之间的特殊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英国政坛工党的发展境况存在着许多参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Thomas Quinn, BLOCK VOTING IN THE LABOUR PARTY APolitical Exchange ModelEJl. Party Politics, 2002.

[2] Thomas Quinn, ORGANISATIONAL REFORM IN THEBRITISH LABOUR PARTYSINCE 1983[D]. London: Department ofGovernmen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Science,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2.

[3] Ivan Yates, POWER IN THE LABOUR PARTY[J]. ThePolitical Quarterly, Volume 31, Issue 3,1960.

[4]

Richard Jobson and Mark Wickham-Jones,Reinventing the block vote? Trade unions andthe 2010Labour party leadership election[Jl. British Politics Vol.6. 2011.

[5] K.D.Ewing,

Trade Union Political Funds:

The1913 Act Revised[Jl. Industrial Law Journal, 13 (1),

1984.

[6] Fisher, J. Trade union political funds and thelabour partyEJl. British Elections and PartiesYearbook2(1). 1992.

[7] Chris Wrigley, Trade unionists and the LabourParty in Britain: the bedrock ofsuccess [EB/OL], RevueFran?aise de Civilisation Britannique [Onlinel, XV-22009, Online. since 01 November 2016, connection on 30April 2019.

http: //journals. openedition. org/rfcb/1138.

[8]劉成,试述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历史背景[J].《学海》,2003.

[9]刘成,英国工党百年回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季刊),2000 (2),

[10]李华峰,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11]王小曼,英国工党的建立和它的组织机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2 (3).

猜你喜欢
工会
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通知工会
工会是什么公司
工会“共享梦”
电影明星是工会会员吗?
加强工会财务管理确保工会经费合理使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北京市旅游委机关工会第四届摄影展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
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