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理论发展研究

2020-05-06 08:59陈佳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年习近平

摘 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青年和教育等系列重要讲话,从青年重要历史定位、青年教育内涵、青年发展重要特质等方方面面予以指引,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习近平关于青年的书信、座谈会以及诸多谈话原始素材为深入研究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提供了重要支撑,厘清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理论形成体系,有助于引领青年教育培养系统在习近平青年教育观重要论述下不断完善,催促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教育观;青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是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力量,因此青年教育工作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青年成长成才,鼓励青年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正是他本人于一线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通过回顾习近平的青年时代和他工作轨迹,对习近平青年教育相关文献研究、重要讲话、座谈会、信件等进行了梳理,按照时间节点将习近平对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划分了理念萌芽、理论成型和落地成熟三个阶段。

一、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开始萌芽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既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马克思认为青年是工人阶级的未来,必须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刻激励青年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精髓上,因地制宜发展青年共青团的力量。

(一)青年榜样初长成

15岁的习近平响应知青下乡,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七年知青岁月尽管艰苦,习近平仍不忘学习,迎难而上。习近平同志经历七年知青岁月,也奠定了此后许多青年教育观点,正如他所言“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二)基层锤炼展才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22岁时走出窑洞,来到清华求学,毕业后工作主动申请前往基层工作,开始担任地方县市委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心得,集中在青年教育组织共青团的发展、青年教育为发展服务、为祖国建设服务。一部分是收入在《知之深 爱之切》中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他重视教师队伍整顿、教学条件改善、教育体制改革,由于当时习近平在县委书记主要责任岗位,更多的重心放在推动县级教育资金、加强基础教育中去。他重视团组织工作,“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振兴地方发展要靠青年生力军。青年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将自己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二、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逐渐成型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初步展露

1988年9月起,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有了更全局的意识,对青年教育重点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教育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依靠教育摆脱贫困。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期继续推进共青团工作,“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年,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收录习近平2003年9月12日在浙江工作时讲话《之江新语》中,他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提高教育水平,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渐成体系

2013年以后,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出席青年活动,座谈交流,给青年回信演讲,这一阶段围绕“青年使命追求”、“培養什么样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更加全局化和整体化命题,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内涵更多丰富、逻辑更加鲜明,逐渐系统化、体系化。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借助“五四”这个专属青年人的节目,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4年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5年的五四青年节,谈及两岸青年的共同成长;2016年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2017年五四前夕,勉励青年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2018年向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这一阶段对青年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和精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渐成体系。

三、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渐趋成熟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与青年实践青年教育工作的实践发展,根据青年价值观、思维性、现实发展等特点,不断完善提升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体系,更加系统全面的回答了青年教育“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导向、“靠谁培养人”的队伍建设、“培养什么人”本质要义。

(一)确定“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导向

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9]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青年教育工作就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决定青年教育要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靠谁培养人”的队伍建设

(1)发挥共青团的堡垒优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自成立起就一直是服务青年、联系青年的重要堡垒。习近平总书记自基层工作起就关注共青团作用,2013年6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重申共青团的重要性,“共青团作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必须把为党培养接班人的任务摆在首位,贯穿始终。”2015年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需要保持先进性、群众性。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为指引,共青团青年发展大格局不断形成。

(2)思政教师抓好课堂主阵地。习近平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思政教师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是教育培育青年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政教师需要更主动作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创新开展思政课讲授,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培育新时代青年。

(3)强化高校辅导员“守初心、担使命”意识。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拔节孕穗”的关键上升期,但是价值观尚未成熟、心理建设尚未完成,需要正确引导,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1953年,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提出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并成为学生价值引领、理念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面对日益变化的学生群体,“00后”学生逐渐成为学生主体,身兼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者、日常管理引导者、生活学习协作者、专业事务工作者角色的辅导员,要创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需不断坚持问题导向,回归初心与使命,加强核心能力,强化协商对话,提升媒介素养,抓好平台建设。

(三)明确“培养什么人”本质要义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中最根本性的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开宗明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此后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性问题被不断提及,为全社会形成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培养青年的良好氛围形成合力,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建设、报效祖国。[10]习近平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新时代青年应具备以中国梦为内核的理想信念、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能够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奋斗融入社会实践中去,迸发属于年轻人的奋斗精神,砥砺前行。

四、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引领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青年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要求下不断成型成熟,形成涵盖青年重要历史定位、青年教育内涵、青年发展重要特质在内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更加系统全面的回答了青年教育“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等基础问题。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关于青年教育的论断,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提升了对思政教育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引领新时代青年在青年教育观教育下砥砺奋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6-07.

[2] 谢悦,张勤.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9(09):04-05.

[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4] 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5]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6]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9] 苏利荣.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三全育人”的引领[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6-27.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度福建工程学院校科研发展校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教育观融入工科类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机制研究—以福建省工科类高校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S19067。

作者简介:陈佳佳(1991- ),女,汉族,江西资溪人,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和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青年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