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的新思考

2020-05-06 08:59赵志恒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理论,它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方针的指南。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党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判断、政治判断,立意高远,它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优秀思想,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和运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初步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本质,马克斯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矛盾化解方式。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中对于对立统一是唯物辯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进一步作了说明和发挥,他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是辩证法的实质……”。认为矛盾具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特点、具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两种属性,明确地提出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列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同时详尽地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深入论述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理论,在认识事物时必须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充分阐发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以及相互关系的原理;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多样化方法。特别是从结合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重大贡献。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学说,科学运用矛盾学说的理论全面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普遍中把握特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模式,从全面中把握重点树立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念。特别是他在统观国际、国内局势的基础上,正确判断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指出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1992年初,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这是邓小平结合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的事实,及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界定。在十九大报告中他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它为新时代制定党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矛盾学说思想的重大发展。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部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生产者不断在生产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十九大报告全文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报告中有203处提到“人民”二字,这是我党对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判断的现实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党一切事业的出发点,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党的奋斗目标。第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准确的回答了我党应该“依靠谁”、“为了谁”,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重点补齐民生短板,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全社会形成主张公平正义的氛围。在缩小城乡分配差距、脱贫攻坚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解决好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是新时代我党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性突破口。我党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一方面,统筹地区、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一方面,着力推进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革,是人民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地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刻意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要逐步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特别是财产差距、防范并化解金融危机、增加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等,这些方式都是解决不平衡的重要措施。2017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社会政策方面要积极解决民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着力加强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步伐,将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作为重点性工作,同时在基础性关键性领域里的改革要取得新突破。2018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注重系统性改革、整体性改革、协同性改革三大改革机制的整合及运行,在重大制度建设方面要补齐短板,在关键性领域要取得改革的具有实质性的重大成就,要着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我党至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时基本国情不变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虽然进入新时代,但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党需要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挖掘人民群众的潜能,点亮人民群众的创新智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是我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指南

精准判断与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是我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最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主要矛盾,并运用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特征,从而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十九大报告在部署决胜全面小康时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重要的决策。第一,继续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相反,五大领域建设和发展的同步整体推进,将会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第二,坚持“七大”发展战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協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等七大战略。这七大发展战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战略都具特殊的内在规定性、价值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同步共进,形成强大的合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强化优势,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三,坚持“三大”策略方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突出抓好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这三大策略方针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抓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推动全局发展;补短板就是通过全面协调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强弱项就是通过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第四,打赢“三大”攻坚战。要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这是十九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攻破的现实难题,做好“三大”攻坚战工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民生意义和世界意义,全党全民都要拿出决胜精神,全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更大成绩,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五,继续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前者是发展理念的起点,后者是发展理念的终极目的。只有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创造力,才能全方位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第六,重点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论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目前,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质量、效益和动力三大变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更加平衡和充分地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为此,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分两个阶段进行的战略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15年奋斗历程。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开启第二个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增长需要得以实现,并最终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KY0844;文章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化解路径研究;文章系桂林旅游学院科研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PE36;文章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分析及解决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志恒(1985.12-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