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入心入脑强化青年使命担当

2020-05-06 08:59郭冉马天琛段继燕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年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郭冉 马天琛 段继燕

摘 要:理想信念承载了人们对于未来的追求和向往,集中表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后备军,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和责任,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只有树立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前是我国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契合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优化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强化青年使命担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产生于认知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认识 结果进行体验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是一个人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取 向的最高准则,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承载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新时代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迫切性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依然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中流砥柱,力量之基理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在青春洋溢的年华里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初心和使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之源,信念之本,力量之基;是埋入人民心里的一颗坚韧的种子;是一切行为的内在指南。常言道“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大学广义上定义为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的教育机构,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差异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定位和选择。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中将理想信念厚置于青年大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指导,为广大青年学生种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种子,在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在国家的发展进步中才能培育硕果累累的优秀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话语模式的层出不穷,多元价值观的不断渗透,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崭新的时代背景,同时迎来全新的引领挑战,迫切需要坚定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想信念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虚幻假象中为青年大学生指明航向,强化青年大学生社会使命担当。

二、把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多元化脉搏现状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富有朝气,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和挑战,是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未来大学生主体主要是“00后”,他们出生于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时代。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网络环境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渠道,社会环境的飞速变化让他们更切身的体会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基于以上的时代特征,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有其发展优势和长处。

一是聚焦理论,明确信仰,内化于心缺沉淀。理論学习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科学有力的基石,目前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了丰富的相关课程和理论学习专题,这些课程和理论学习专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为关键,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青年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针策略和国家发展规划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但这些理解仅仅停留于课本知识点,而没有将这些理论凝练、吸收化为内在理想信念,仍然采用割裂的思维方式看待理论学习和信仰关系。

二是自我中心,发展个性,理想模糊缺动力。多年的教育经历和成长环境熏陶使大学生能够清晰认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将理想化为行动的执行力不足、理想信念仅存于脑而未外化于行的问题。因此,当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从冲突时缺乏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不能将自身价值实现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出现“精致利己主义”、“极端功利性”等现象。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环境所致,当前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拥有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更乐意于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经历过经济的压力、生活的艰难、失败的磨难和挫折的考验,在没有理想信念的指引下遇到问题时自觉站到自身角度审视他人和批判他人,在选择中贪图安逸和一时享乐,奉献意识薄弱,社会服务意识浅薄,导致行为极具有功利性和局限性。

三是信息杂糅,鱼目混珠,青年辨识需磨砺。整体来说大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是非观和较公正的道德评价标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找准方向,认清事实,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状态,他们思维活跃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更容易被片面的言论所左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青年大学生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微信、微博、QQ、B站等APP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想法的主阵地。不得不说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的信息输入,但也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辨识、甄别能力提出全新的考验。大学生思想活动具有多变性、差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当面对多元化的信息冲击时,不忘初心将成为大学生根植于内心的旗帜和标尺,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和明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树立的理想信念将成为大学生处理问题和抵制诱惑的制胜法宝。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化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也不是政治思想宣讲,而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于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准绳。要想让学生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充分汲取营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合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提升理论理解性。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基础,只有在科学、严谨、准确的理论知识的丰富滋养下才能开出美丽的理想信念之花,收获青年成才之果。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发展呈现的复杂变化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容易引发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脱节,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信任和对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因此,一方面在日常思想教育课程中对于理论应首先讲清楚怎么得来、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等问题,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的精神内涵,深入浅出将理论讲透,提升理论理解性,树立理想信念的权威性和信服度。另一方面,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全球发展形势,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提升理想信念的时效性,切切实实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付诸实践,成为生活、学习、工作行动指南。

二是依托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将理想信念厚植于心。大学是青年形成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悉心地引导和精心的培养,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也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的灌溉和滋养。四年的大学时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需求、认知能力和成熟度。因此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该依托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比如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对于大學生活充满惶恐和期待,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仍然处于适应期,对于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以大学适应性为切入点满足学生迫切需求。对于大四毕业生,他们即将面临进入社会承担社会工作的选择,他们更多的担忧源于对于社会环境的未知和适应,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当前国家政策分析、社会人才发展需要、青年社会使命担当等领域着手强化理性想念教育。

三是融合中华文化,以文化魅力感染学生。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留下的瑰宝。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要充分的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带领学生领略文化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民族文化激发民族情怀,由民族情怀引发民族自豪感,以民族自豪感为基树立民族荣辱观和民族责任意识。

四是转变思维,树立大学生理性大格局观。大学生思维活跃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点,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大学生灵活的思维优势应用到树立理想信念中来。广大青年大学生立时代之潮头,理应发思想之先声,树理想之新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一方面要转变老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教育引领中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感,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家热点话题,将学生充分带入国家发展的大势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身在潮流中作为一份子,贡献一份力,树立报国志的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 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18.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18-09-10.

[4]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http://www.ccps.gov.cn/xtt/201903/t20190319_130454.shtml,2019-03-18.

作者简介:郭冉(1990.02- ),女,汉族,山东滕州人,研究生,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青年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